联系我们 |

当前的位置 :多彩贵州网 > 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保基乡: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优美画卷

2017-06-20 12:31来源: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憧憬幸福生活

  盛装的布依族女子

  千年古榕树群

  干部夜访贫困户

  茶叶基地

  “三变”新模式农户有增收

  6月14日,记者走进陆家寨村民岑天斌的家,他刚从民宿酒店建设工地回来,今天120元的劳务费到手了,他特别开心。

  岑天斌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他新修了两层小楼房,土地以500元每亩的价格入股合作社参与“三变”改革,他又返聘到项目公司务工,在项目工地搬运或搞搞绿化,工资多时每天120元,少时每天也有80元,日子渐渐变好。

  据介绍,保基乡“三变”改革,采用“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盘县旅文投平台公司、合作社、云南帝贝集团三方注册合作社项目公司。全乡7个行政村分别成立新型农民专业个合作社,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将资源、资产入股项目公司,前期“保底劳务经营”、中期“保底效益分红”、后期“全面让利扶贫”,实现“入股就有分成,务工就有工资,见效就有分红”。不仅多形式、多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还平衡兼顾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走出一条“三变”改革引领全民致富之路。

  目前,保基乡共有4516户14003人加入合作社参与“三变”改革,其中贫困户1761户4527人,贫困户入社率达100%。

  保基乡的“三变”改革,既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又通过把资源量化为股金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农户提供种植务工、管护等就近就业的机会。

  去冬今春,保基乡完成茶叶、核桃、刺梨等农业产业布局24114亩,发放土地入股保底分红692.8万余元,覆盖农户4233户13081人,其中贫困户1539户4101人,户均增收1534元。带动务工10540次,累计发放劳务费312万余元,覆盖农户3089户7671人,其中贫困户1051户2019人,户均增收1010元。

  党建促脱贫群众奔小康

  这几天,盘县保基乡雨那洼村党支部书记谢敏忙着帮村民罗兴成申请“特惠贷”。今年已近60岁的罗兴成,是村里的贫困户。前段时间,他找到谢敏,反映妻子长期卧病在床,看病花费太大,本来就不宽裕的家更是“捉襟见肘”。

  谢敏考虑到罗兴成的处境,想到村里有大连扶贫的专项资金,便帮罗兴成申请了1万元,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每年可分红600元。接着又帮他申请“特惠贷”,每年可分红750元。同时,利用医疗扶贫政策,给罗兴成的妻子联系到治病的医院。

  “有困难就找党组织,还真对呐!”得到援助的罗兴成感激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的“娘家”,起到了带头作用,凝聚了人心。

  保基乡深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为确保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该乡进一步强化落实党组织责任,更换不适宜脱贫攻坚战的村党委书记,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精准扶贫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按照需要建立联村党委,跨区域建立联乡党委,积极探索党员带头、干部带动、群众参与的扶贫模式。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保基乡建立“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成立了7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每月按时走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贫困原因,制定贫困计划和扶贫台账。

  “老人家,我以后就是你家的帮扶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给我打电话。”6月14日晚上19点,保基乡党政办主任牛瑾走访冷风村五组贫困户杨忠万,了解老人的详细情况和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

  “白天很多农户都干活去了,晚上才能遇到人。”牛瑾说,为了配合老百姓的作息时间,干部们白天工作,晚上走村入户,与老百姓算细账、谈现状、谋发展。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基乡党政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夜以继日,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坚定的信心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全域大旅游风情保基乡

  有世界第一深竖洞之称的白雨洞,贵州落差最大的格所河峡谷,罕见的洞中梯级伏流瀑布,千年古榕树群,原始野生红豆杉林,千亩天然红枫林,河谷梯田景观,枪打眼、刀砍山……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保基乡的旅游财富。

  保基乡境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有着浓郁民族文化的传统村落和民族风情,加上拥有历史背景的“总兵”文化,可谓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近年来,该乡依托自然风光,挖掘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格所山地旅游度假区。

  保基乡以格所河峡谷流域的自然、文化资源为核心,实施连片开发打造全域旅游。陆家寨梯田观光和民俗体验区、山地观光探险及艺术山村休闲区、保基集镇及历史文化村寨旅游区、枫林观光及苗族文化体验区、小卧落——风座森林田园休闲区、黄兴森林生态科考区六大旅游片区的规划,包含了保基乡所有的旅游资源。

  在格所国际山地旅游扶贫试验区的规划效果图上,记者看到了竖洞里遨游天地的惊心动魄,伏流暗河的探险之旅,峡谷漂流的惊险刺激,洞穴酒店、悬崖酒店的别样体验……

  “我们就是要给游客‘环游天地间,四季一日游’的独特体验,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户外探险等为一体的难忘经历。”保基乡党委副书记屠兴峰告诉记者,保基乡的旅游不光一季有景,还要四季有景,不但要吸引游客,还要留住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雨那洼村的观景台,格所河峡谷沿线的风光尽收眼底。古榕树群的雄伟,枫林带的绵延,农户们忙着耙田插秧,景区旅游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保基乡农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已初显。

  未来的保基乡,不仅将因陆家寨千年古榕树群和传统布依风情村落而著称,也将因“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而闻名。它将以“新”“旧”交融的完美姿态走出“深闺”,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见识它的容颜,成为外界生态养生、休闲观光、户外体验的完美乐园。

  家乡有发展农民归乡来

  6月13日,在保基乡陆家寨新建的民宿酒店里,27岁的陆荣敏正在清洁地板、整理茶具。这是她第一天上班,经过早上简单的培训,她已经掌握了酒店的接待礼仪和打扫程序。而哥哥陆荣兵,去年12月就到这家酒店当了一名厨师。兄妹俩互相照应,离家又近,想到这份不错的工作,陆荣敏乐开了怀。

  过去保基乡贫穷落后,不少年轻人翻山越岭,去大城市务工赚钱。陆氏兄妹,便是从这里到沿海一带务工人员中的一员。

  陆氏兄妹是陆家寨村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陆荣敏和村里的同伴们到广东后,成了餐具生产厂里的一名流水线工人。而陆荣兵,则奔波在广东、福建等地的建筑工地,用劳力和汗水养家糊口。

  “其实很舍不得老人,但在家实在找不到出路,种庄稼还不够养活这一家子。”陆荣兵说。

  每月三四千的收入,曾经将陆家兄妹留在外地很多年。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回到家乡,且不想再离开?

  “村里去年开始建设旅游项目,陆家寨作为重点打造的地方,这两年变化特别大,未来的发展肯定也不错,回家发展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兄妹两人都表示,孩子还小,父母身体也不好,还有90多岁高龄的奶奶,离家在外特别挂念,工资基本花在回家的路上,也没剩多少钱。

  2016年8月,陆荣兵决定回家发展。当年12月份,他凭借自己小有名气的手艺成为陆家寨民宿酒店的专职厨师,而这只是陆荣兵的收入之一。

  陆荣兵还把自家的11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亩保底收入500元,入股的这部分土地种植精品水果、保基红米等特色农产品,取得收益后还能按比例分红,他还参与种植、收割等工作。“我媳妇这几天就在插秧,一天有80块的收入。”陆荣兵说,他将空闲的房子出租给附近工程队的工人,每月收取400元房租。

  “现在家门口就能够找到很多事情做,挣钱顾家两不误。以后的旅游火起来,我打算开个农家乐。”对于未来,陆荣兵充满期待。

  随着保基乡的发展和旅游项目的打造,很多和陆家兄妹一样外出务工的人,选择回乡,积极参与“三变”改革,保底分成与效益分红收入不再是他们唯一的方式。他们或成为项目建设的工人,或成为酒店的服务人员,或开农家乐,分享家乡发展带来的利益,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记者毛可 惠泽梦 杨小敏 稿件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作者:毛可 惠泽梦 杨小敏编辑:杨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