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生态扶贫

思南县水务局扶贫干部群像

2019/01/31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罗近人)水是生命之源,而对思南县的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水也是“致富之源”。

  这个别致的观点,源于思南县水务局扶贫干部们熬更守夜、呕心沥血“拼”出来的璀璨成果。

  多年来,思南县的水务人们俯首在林间地头,奔波在田埂山沟,脑中所想心中所念,都是为贫困户寻找破解贫困的良策。在“无根水”一般的水务人辛勤“浇灌”下,贫瘠土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被长期的贫困煎熬得近乎麻木的村民们,眼中再次绽放出希望之光。

  帮扶到群众心坎上

  思南县枫芸乡龙塘村坐落在乌江河畔,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但无论再如何动人的青山绿水,当地村民都提不起看一眼的兴趣。

  并非是因为日夜相对看得腻味了,实在是自顾不暇,无心观景。

龙桃(右)与村民倾心交流

  龙塘村属非贫困村,全村辖10个村民组,共有249户893人,最早的时候,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145户592人。到如今,全村仍有37户123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4.02%。

  即便是在素来有“脱贫攻坚主战场”之称的贵州省,这样的村情,也称得上是主战场上的“主战区”了。

  龙塘村的村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又怎么会有欣赏山水的心情呢?

  2018年4月,新驻村干部龙桃,背着行李走进了龙塘村。这个由县委组织部派驻的思南县水务局年轻干部就如一湾注入池塘的溪水,给龙塘村带来了新变化。

  今年才25岁的龙桃,大约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年轻的“士兵”,一“出征”就遇到如此困难的局面,她的心里压力很大。

  好在,她并没有在巨大的压力下迷失,相反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而且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尤其是一些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我掌握得不是很好。”

  了解了自身的不足,就可以针对性地去弥补。龙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一边向驻村工作队的前辈们学习请教,一边在走访、调解等实际工作中印证所学,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

  扶贫,贵在精准,而精准施策的前提,则是精准识别。

  龙桃驻村后不久,“两错一漏”专项治理工作便压到了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身上,但这项繁重的任务,却让龙桃连呼“幸运”。

龙桃(左一)进村入户了解村民个人信息

  “这工作就是要把全村再走访一遍,对于不熟悉村里情况的我来说,这就是个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的好机会啊!”龙桃积极承担了这项工作,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道开始了大走访之旅。

  走访,无论是走还是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段时间,龙桃是“痛并快乐着”。

  痛,既是在身上,也是在心里。再平整的路面,走路多了都会脚疼,何况是龙塘村那狭窄不平的村道?每天在村道上行走超过万步,龙桃的脚上很快磨起了水泡。但更让她难过的,还是走访时吃的闭门羹,明明自己是来帮他们的,却还被甩脸色,这让她有些气恼。

  痛苦没有击溃她。这个爱生活、爱自拍的美女驻村干部爆发出了不可思议的干劲和韧性,她认真专注地与驻村工作队一道对全村建档立卡之外的110户农户进行了地毯式全面普查,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按照程序纳入建档立卡登记,村级把握不准的问题,就提交镇级会议研判解决。

  经过新一轮的梳理,龙塘村整户新增贫困户9户27人,整户清退5户7人,漏人42人,自然减少10人,成员转移6户12人,无整户返贫。

  “0错评”“0漏评”“0错退”的目标,就这样在龙桃的汗水里实现了。

工作之余龙桃热爱读书

  趁热打铁,龙桃又接连开展了村级资料系统录入、完善扶贫云手机APP信息采集、一户一档、一户一袋资料等工作,建立了十二类台账,再次完善了系统信息数据,并结合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与驻村工作队成员一起制定了精准扶贫对策。

  思路既明,接下来的工作便顺利多了。2018年,龙塘村完成改水199户,改厕175户,改厨172户,改圈148户,庭院硬化143户,硬化入户便道12.1公里,修建蓄水池两个400立方。有村卫生室1个,有村级活动场所1个。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同时,发展西瓜种植25亩,并进一步规划了芭蕉坨山塘及片区稻田养鱼,以及河坡红心柚种植250亩等产业,村里的产业发展蓝图已落下了至关重要的“第一笔”。

  “现在全村安全用电已达100%,通村组公路硬化率也有90%了,可以说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成绩并没有让龙桃懈怠,干劲十足的她表示,接下来要争取将项目和资金尽快落实到位,并抓紧组织实施,带动群众加快脚步脱贫致富奔小康。

  做村民脱贫的主心骨

  同样在思南县枫芸乡,同样坐落在乌江之畔,相比起还在“蹒跚学步”的龙塘村来说,白岩村已初步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曾经的白岩村是全县著名的深度贫困村,302户1072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40人,贫困程度之深,丝毫不亚于龙塘村。

美丽的白岩村

  但如今,白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都已脱贫,仅有27户82人因生病、上学、残疾和自然灾害原因尚未脱贫,这一场由贫至富的“翻身仗”,已经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白岩村的惊人变化中,有罗小雨的一份功劳。

罗小雨在认真的工作

  2018年3月19日,思南县水务局职工罗小雨被县委组织部派驻到白岩村任第一书记后,围绕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及“一宣六帮”工作职责,真蹲实住,真抓实干,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短短3个月就将全村情况熟记于心。

  “白岩村的产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主导产业有红心柚270亩、绿茶300亩和思南黄牛40余头。”罗小雨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村里有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和入股分红带动了贫困户58户220人,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平台。”

  白岩村的产业发展已基本步入了正轨,但罗小雨认为,其中仍有拔高补强的余地。

  为了做好产业规划,罗小雨和村支“两委”邀请到市管专家对白岩村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并结合到闵孝学习考察到的经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筹资3600元购买600株西瓜苗,栽植了2亩试验田。

  试验的结果是成功的,仅第一季就产出西瓜3000多公斤,产值达1.6万元。

  这一喜人的消息,极大地提振了村民参与西瓜种植的信心,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甜美多汁的西瓜便将成为白岩村的另一张“名片”。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荷包也渐渐鼓起来了,罗小雨寻思,是时候让村民的生活也发生点变化了。

  罗小雨早就发现,白岩村的卫生环境一直处于一种令人叹气的状态,村民们缺乏卫生意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时有发生。

  美丽乡村的基础不是风景,而是卫生,深知这一点的罗小雨在村里积极推行打造清洁庭院、清洁村庄,并组织了专人清扫村组道路,将垃圾作集中处理。

  同时,她充分利用“四改一化一道”政策,完善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白岩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效果立竿见影,全村的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当然,罗小雨也从未忽视安全问题,针对白岩村最大的威胁——山洪灾害,她争取到一套无线预警广播设备,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山洪预警。

  通过在山洪灾害点(坟塘岭组)举行实地演习,村民们已基本掌握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当发生山洪灾害时,人人都能在得到预警信号后及时、正确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罗小雨(左一)和记者交流工作近况

  安全、整洁、朝气勃发,如今的白岩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再见不到半点过去“脏乱差”的影子,即便放眼乌江河畔,亦可算是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让村集体带动贫困户

  踏溪村,一听到这个名字,不禁让人眼前浮现出沐浴清风、踏溪缓行的画面来,一派田间野趣。

  但实际上,这个位于思南县鹦鹉溪镇的小村庄一直被名为“贫困”的大锁牢牢锁住,甚至一度被列为深度贫困村,田地里找不到半点有趣的事物,放眼望去只有无止境的忙碌。

  奈何,再怎么忙,地里也耕不出黄金,树上也结不出钞票,村民们扛烈日战风雨地干上一整年,也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罗绪财在办公室整理入户走访相关资料

  2017年8月,思南县委组织部选派时任思南县水务局监察室主任罗绪财(挂职鹦鹉溪镇副镇长)到踏溪村担任第一书记,摸排走访中,就有村民拉着他的手,眼巴巴地问:“罗书记,咱们村里这把‘穷锁’,要怎么才能打开啊?”

  罗绪财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担重任还不是回答的时候。

罗绪财(左一)到村民家里走访

  之后的几个月里,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罗绪财以基层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和民心党建等为抓手,通过简单有效的精准施策,迅速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提振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初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看着大家眼里信任的光芒,罗绪财知道,作出回答的时候到了,他对村民们说:“我有一个思路,你们愿不愿意尝试一下?”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罗绪财细细地解说起来——一直以来,踏溪村都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发展目标也着重放在如何提高产量上,随着技术的改进和肥料的升级,传统作物的产量已渐渐逼近极限,却仍远远达不到足以让村子脱贫的程度。

  可如果换一个思路,直接把低效农作物换成高产的经济作物,又会如何呢?

  这个“迂回打击”的思路让村民们眼前一亮,原本以为脱贫无望的他们这才发现,换一个视角,世界竟然如此广阔!

解决了用水问题村民脸上乐开花

  说干就干,在罗绪财的动员下,仅2018年,踏溪村就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198亩,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名义流转土地328亩,用于发展蔬菜、莲藕、中药材等种植产业,其中马铃薯、白萝卜等蔬菜120亩,浅水莲藕130亩已种植完毕。

  但光靠种植产业,“独轮车”可走不快,罗绪财又因地制宜规划了豆腐加工厂和绿壳蛋鸡等产业,为踏溪村脱贫致富提供多元驱动力。

  “在就业方面我们也很重视,部分暂时没有发展意愿的村民,就组织他们到集体经济务工。”罗绪财介绍说,目前为止,已完成用工650人次,实现务工收入78000元,为全村脱贫提供了不少助力。

  挖马铃薯、种红薯、挖红薯、采摘莲藕等工作,也是用工量极大的活计,2018年,这几项工作的用工量突破了2000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8万元以上。

  就这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悬在村子上空的那把“穷锁”终于被打开,如今的踏溪村已完全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由于驻村工作卓有成效,罗绪财同志又被调整到鹦鹉溪镇燕子阡村担任第一书记,重新开辟新的战场。

  龙桃、罗小雨、罗绪财……他们只是思南县水务局众多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

  在思南县的乌江河畔和边远村寨,还有无数的“无根水”像他们一样,在扶贫一线锤炼党性、改革创新、凝聚民心,抬起头想对策,俯下身抓落实,只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斗志让群山颤抖,他们的热情让江水沸腾,他们做出的成绩,让群众喜不自胜地大笑鼓掌。

  为什么人们眼中满含希望?因为看见了他们奋斗的模样。

作者:罗近人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