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六硐河、槽渡河、坝王河3条州管河流及其支流32条,河道总长466.3千米,总流域面积2815.6平方千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7千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9.8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5万千瓦,目前开发不到8%。平塘县已建水库2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河湾水电站水库、龙塘水电站水库>,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2座),山塘工程360处,水池(窖)17203个,总蓄水量9323.6万m3;灌溉水渠总长492千米、提水泵站117座,累计灌溉面积28.455万亩,其中规模以上灌区(2000亩)7处,灌溉面积3.4亩;实施河道治理项目13处,河道堤防40.09千米、景观橡胶坝2座、打机井49口(设施配套36口);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2.63万千瓦(河湾2万千瓦、龙塘0.48万千瓦、官滩0.075万千瓦、克度天生桥0.075万千瓦)。
目前,平塘县水利系统职工约180余人,其中水务局机关60多人。改革开放40周年来,平塘县荣获过水利部颁发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荣誉称号,平塘县水务局先后荣获“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黔南州机关五星级党支部等50多项荣誉称号,为平塘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坚持创新思路 破解水利事业发展瓶颈
“十二五”以来,平塘县委、县政府调整治水思路,科学谋划水利建设工作,不仅把水利建设放在发展的战略高度,更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1年,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发扬“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大射电精神,全力推进“强产业、扩城镇、打基础”发展部署,平塘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平塘水利建设目标转变为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转变为更加关注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转变为要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16年,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全力实施城镇建设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全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夯实跨越发展支撑保障;要全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总体思路,平塘水利建设更加注重提质增效。
2018年,平塘县委提出了“十三五”期间“3351”发展总思路,平塘水利事业建设聚力于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求奋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思路决定出路,在不断完善的治水思路的引领下,改革开放40年开创了平塘水利建设史上的辉煌。
坚持真抓实干 水利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2011-2016年,平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利基础不断夯实,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饮用水,兴水利、治水患。重点着力推进发展所需的摆图、擦耳岩、黑沟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重点追踪推进六硐河、坝王河等河道治理和山洪沟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申报并建成了2013-2015年度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报批实施了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烟水配套、防洪减灾等工程项目;启动了县城、卡蒲乡、通州镇、克度镇等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推进了槽渡河、六硐河水能开发。在科学的谋划布局下,一个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顺利实施,有力促进了平塘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骨干水源水库方面,为解决平塘县工程性缺水问题,2012年至今,平塘县共申报实施骨干水源项目7处。目前,已建成发挥效益2处,在建4处,待建1处。其中:总投资24222.68万元的烟草援建摆图水库工程建成发挥效益,总库容849万m3,是通州镇一座以烟地灌溉为主、兼顾农村供水的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平塘县通州镇、鼠场乡、西凉乡、克度镇和罗甸县平岩乡等5个乡镇,灌溉面积68230亩;同样位于通州镇的五里坝水库,总投资34734万元,已贯通导流洞,启动了坝肩开挖;总投资7820万元的黑沟水库工程于2014年启动,2017年建成发挥效益,联合“十·五”期间建成的水落洞水库,助推了平塘县东北部白龙地区农业发展;目前在建的总投资6.72亿元的擦耳岩水库,现已开展大坝填筑工作,同为中型水库的甲塘水库已启动前期工作,两座县城上游中型水库的立项实施,将提高县城防洪标准至50年一遇,将彻底缓解平塘县城防洪压力,彻底解决改革开放40年来多次被洪水“肆虐”的现象;总投资9650.31万元的项五水库,现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总投资为21970万元的旧司水库已启动实质性开工,两座水库的实施,将极大助推贵州省极贫乡镇之一的大塘镇脱贫攻坚。

农田水利方面,近10年来,平塘县共投入1.6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累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3万亩,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提质及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还将围绕“中国天眼”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并拟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呈现多元化。
民生饮水方面,“十二五”期间,平塘县以农村为重点,投资2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7处,项目覆盖全县各乡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3.5万人;围绕县城新城区发展需求,投资4991万元,建成了县城供水扩建(一期)工程,新增了小河水源作为县城供水水源,供水规模由每日5000吨提升至每日20000吨,从根本上缓解县城及周边村寨的供水紧张情况,满足了县城区远期1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十三五”期间,平塘县聚力脱贫攻坚,重点围绕解决全县69个贫困村出列和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率先小康饮水问题,于2016年启动了7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其中建成了克度镇天文科普文化园、牙舟镇中部地区等中大型农村供水工程,实现了“县城——牙舟——克度”这条东西横向贯穿县域的“供水中轴线”连通成型,极大地助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2017年,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投资7491万元,建成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了12.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2018年,结合平塘县脱贫攻坚“单兵较量”发现的饮水安全短板,制定印发《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方案》,计划投资1654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个,在2019年上半年前,全面解决和改善平塘县农村18.11万人(含贫困人口2963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实现平塘县全县出列发出最后的冲刺令,目前33个工程已全部启动,“饮水不愁”指日可待。
中小河流治理方面,近十年来,平塘县共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京舟河、卡罗河、四寨河、马场河、掌布河、坝王河等治理工程13处,完成13处,工程在为项目实施地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也提升了水生态景观。据了解,由于河道治理工程量大,涉及供水的人口多,范围广,建设任务重,为使工程早建成、早投入使用,平塘县水务局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依法依规组织工程实施;安排技术人员蹲点跟踪指导施工确保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加强与当地镇村组领导的沟通,及时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工程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 防汛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资料记载,1991年至2018年的28年间,平塘县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洪旱交替22年。如1983年全县发生的“6.22”洪灾,县城区2000人左右受灾,经济损失约800万元;2000年发生的“6.21”五十年一遇的洪灾,县城区2/3以上面积被淹,因灾死亡3人、伤1人,经济损失1.19亿元;2007年发生的“7.26”百年一遇洪灾和2012年发生的“7.16”五十年一遇洪灾,由于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及时,实现了“零伤亡”目标。针对防汛抢险中发现的问题,2008年,平塘县制定《平塘县重点区域防汛抢险快速反应应急方案》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执行,确保了防汛抢险工作的有序开展。2009年来,争取国家先后投入1007万元,逐步实施和升级改造了平塘县山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预报监测系统,实现了省、州、县防汛信息资源共享,使防汛减灾更加信息化、科学化。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新打机井42口,可开采水量5904m3/d,共完成井上地面配套井37口,配套工程总投资1930.47万元,基本保障了全县旱灾多发地区2.88万人应急供水及5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坚持创新机制 水利管理改革深入推进
2014年,平塘县被列为黔南州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启动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平塘县紧紧围绕“五个改变”结合工程督查,分门别类落实管护主体和职责,结合镇(乡)实际,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通过试点先行,务实创新、大胆探索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确权划界,明确了管护主体,进一步落实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措施,完善了相关管理台帐,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二)型以以上水库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2015年底,平塘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州级验收,评定为“优秀”等次,被省水利厅抽取作为当年全省水利改革工作年度典型考评材料;2018年初,荣获“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截止2018年底,已完成全县4501个小型水利工程调查、确权划界及颁证工作,小型水利工程责任主体全部落实,扭转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累计颁发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4501处,其中:渠道工程206处、提放工程9处、饮水安全工程170处、池窖工程3812处、机井工程40处、泵站工程27处、山塘工程215处、小型水库工程22处。
在改革中,平塘县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深化了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改革,2015年县水利局更名为县水务局,完成相关职能的划转,增加了城镇供、排水管理职能。创新公司专业化管理,平塘县印发了《平塘县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转型实施方案》,组建了平塘县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作水利项目投融资平台,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融资4.3亿元,其中向交通银行融资贷款2.5亿元,县农商行融资3000万元,向浙江海亮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资1.5亿元,融资款项全部用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公司运转正常,同时以水务公司为管理主体,建立全县10个镇、乡供排水中心,对集中供水工程、水库实行网格化、网络化、制度化管理,将小(二)型以上的水库委托给水务公司进行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试点成立卡蒲乡新关、平舟镇基哈等农民用协会,在全县推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政策明白者,工程建设者、改革的受益者”。
2016年,启动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计量收费制度,对全县集中取水进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按照用水计划取水,2016-2018年督促全县28家取用水户安装计量设施,累计依法征收水资源费68.44万元;加快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初步建立完善全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和控制指标体系,相继出台了《平塘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平塘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方案》《平塘县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方案与管理措施,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7年,平塘县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平塘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平塘县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计划用3年时间(2018-2020年)完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4.58万亩改革任务,逐步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2017年,平塘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每条河都有了“家长”,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约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河湖资源,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为基本原则,开展了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清四乱”、“清岸清水”等专项整治,启动“一河(库)一策”河(库)规划编制,每年定期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6.18生态日主题活动,治理水生态“小气候”,优化水生态“大环境”,分步推进统筹河湖管理保护规划,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加强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信息化等11项工作内容。在责任分工、在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结构设计、在执行制度上、在宣传方式上、在引导社会参与监督上总结出平塘县河长制工作“五创新”。(来源:平塘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