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大生态行动

毕节林下经济绿山富民

2018/09/19来源:毕节日报

  大方县黄泥塘镇鸡场社区甜蜜园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林下养蜂场

  近年来,毕节市按照树立理念、强化产业、推行模式、创新机制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兴林富民行动,实现了“山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发展目标。

  树立“两大”理念,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牢固树立抓林下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树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将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独特的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林下中药材、森林蔬菜、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林下产业竞争力得到较快提升。

  牢固树立抓林下经济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助民发展,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短、平、快”且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致富新途径,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绿色惠民工程,引导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延伸林业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强化“三大”产业,谋划林下经济布局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林药、林菌产业,在天然林、退耕还林下种植天麻、冬荪、重楼、草乌等,效益是耕地的2至5倍。威宁自治县哲觉镇林下种植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2017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天麻单品销售额突破500余万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解决就业200余人;七星关区朱昌镇林下种植重楼120亩,销售收入可达960万元,可带动78名贫困户322人脱贫,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贵州百里杜鹃华洲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林下种植香菇、猴头菇、金针菇、灵芝、鸡枞菇等菌类产品,流转普底乡大荒村600亩松林和荒山作为建设基地,建有大棚80余亩,苗林花卉100余亩,林下种植基地300余亩,林下菇架3000余米,带动贫困户87户347人参与发展食用菌种植,种植群众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不足2000元提升到3500元以上。

  着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林禽、林蜂。七星关区田坎乡利用林地300余亩,发展林下养殖“田坎白脚土鸡”,2017年孵化鸡苗100万羽。商品鸡出栏1万余羽,年销售额400余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培训农民300人次,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余人;大方县黄泥塘镇林下养蜂1000余箱,2017年销售收入150万元,年培训农民工1000余人次。

  倾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文化,建设一批健康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基地。培育各具特色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打造森林休闲养身福地,积极举办森林旅游节等展会活动,大力推介毕节森林旅游休闲生态产品,充分挖掘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目前,毕节已有七星关区等3个县区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拱拢坪林场等3地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017年全市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503.7万人次,产值37.5亿元。

  推行“四大”模式,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推行立体发展,开展复合经营。坚持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立体林业,积极探索林下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皂角、梨树等资源,林下种植柴胡、草乌等中药材,利用青冈等阔叶资源,林下种植天麻、菌类、养鸡、养蜂等;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在林中发展森林旅游和农家乐。

  推行龙头引领,强化合作推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社会力量发展林下产业的活力,扶持发展壮大哲觉镇兴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黄泥塘镇土蜂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型林下种养殖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联户或单户独立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行基地带动,引导点面发展。狠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户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了哲觉、放珠等4个1000亩以上的林下天麻示范基地、华洲等2个100万袋以上的森林蔬菜(林菌)产业示范基地、赫章乌蒙花海和大方甜蜜园2个1000箱以上的蜜蜂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拱拢坪、油杉河等3个森林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由点到面快速发展。

  推行品牌培育,提升竞争能力。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打造品牌的思路,瞄准省内外市场,着力在培育林下经济品牌、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上下功夫,努力将规模大、品牌优的产品做大做强做优,目前,大方天麻、哲觉中药材、赫章韭菜花蜂蜜、田坎白脚土鸡等品牌迅速成长,林下经济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

  创新“五大”机制,保障林下经济实效

  规划引领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区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编制相关规划,积极引导林下种植养殖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明确思路、确定目标,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多角度、深层次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

  宣传发动机制。通过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县乡村全覆盖,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全方位介绍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解析林下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投入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林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的力度,整合林业、农业、发改、水利、扶贫、科技等各项支农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建立政府、林农、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林下经济产业。

  科技支撑机制。加强与省林科院、市林科所的合作,大力引进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系统整合林业人才技术资源,建立林业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发放培训资料500余份,培训林农2000余人次。

  督办督察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督查的重要内容,时常通报建设进度,确保林下经济发展见实效、增效益。

作者:付开萍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