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聚焦贵州

毕节: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

2018/09/12来源:毕节日报

自力更生与倾情帮扶铸就传奇

  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增长失控,这是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的整体面貌。

  转机出现在1988年6月,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正式建立,由此拉开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幕。

  一

  面对环境恶劣乡亲们吃不饱肚子这种情况,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带领村民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经过不懈努力,上万亩华山松绵延起伏,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飙升至70.4%,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1988年,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连个雀子做窝的地方都找不到”,人民生活极为艰难,如今,全村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18.6%变成超过70%,依山而建的一家家农家乐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除了像文朝荣这样带领乡亲们种树的基层干部,在试验区各县区,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种树能人:为了植树造林辞去乡党委书记的金沙县杨明生,种一辈子树并全部捐献给国家的大方县高店乡农民胡索文,带领全寨苗族群众种树8000余亩积劳成疾的大方县兴隆乡农民项德祥,带领乡亲种下了万亩杉林的大方县六龙镇女能人李淑彬……

  生态变好后,毕节全市上下又因势利导树立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大产业来抓。全市发展以核桃、樱桃、石榴、苹果、刺梨、油茶等特色经果林331万亩,全市林业产值达193亿元。

  国家林业局先后将毕节市命名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获“全国十佳林场”和首批“中国森林氧吧”,海雀村和穿岩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七星关获首批“贵州省森林城市”,海雀村、大方油杉河森林公园和纳雍县大坪箐湿地公园被命名为“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0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试验区的森林面积从建立之初的601.8万亩增加到如今的2127万亩,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2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4.9%增长到52.8%,绿色家园在绿水青山间次第呈现。

  二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关键。

  30年来,毕节试验区结合自身环境气候条件,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新五子登科”,即“山顶种植松杉柏戴帽子、山腰种植经济林木系带子、山下抓结构调整铺毯子、富余劳动力务工挣票子、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盖房子”的立体生态建设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经果林、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草食畜牧业,打造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农业园区总数达到326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9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543家,合作社1406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4家,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获得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全市产业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覆盖贫困村787个,扶持贫困人口95.96万人,走出了“越垦越穷”的生态怪圈。

  与此同时,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毕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30年来,毕节累计建成铁路413公里,高速路通车里程达757公里,提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20公里,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33万公里,在建通组路1.53万公里,农村连户路和院坝“两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全省重点项目“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21座大中小型水库落户毕节,实现了“县县有中型水库”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通讯设施均已实现全覆盖。

  三

  “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天助之”。

  毕节试验区各族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可贵精神,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有关部委、一线城市、民营企业的倾情帮扶。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是苗族聚居的村寨,过去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没有产业支撑。“现在从乡政府到村里10公里左右的进村路,就是当初民建中央协调帮扶修建的。”  

  村支书张玉芝指着盘旋而上的柏油路高兴地说,“路通了,民建中央还带来了产业和项目,培训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变化一年比一年明显!”

  民建中央帮扶化屋村的事例,是毕节探索出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有关部委、一线城市、民营企业联手进行“大合作”,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的一个缩影。

  这些帮扶中,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纳雍县,争取纳雍火电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纳雍;民盟中央协调东部10省市民盟组织,对口帮扶毕节15所中小学;民建中央捐赠192台“思源救护车”,实现黔西县乡镇全覆盖;民进中央协商各级民进组织与金沙县26个乡镇和县直学校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关系;农工党中央帮助大方县完成32个乡镇309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致公党中央投入资金2250万元,资助毕节试验区90名贫困学生免费在京学习六年;九三学社中央组织26所教育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与威宁自治县24所学校签订友好协议;台盟中央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为赫章县援建5所小学教学楼、新农村卫生室40所。

  此外,全国工商联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213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202个村的1.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0年,农业部等17个中央部委和单位启动“威宁试点”,开展针对性扶持。

  2017年,恒大帮扶毕节实施整体脱贫,在恒大的带动下,广东一力集团等27家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毕节……

  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有关部委、一线城市、民营企业的帮扶下,30年来,“同心产业园区”“同心助医工程”“同心智力工程”等帮扶项目落户毕节1区7县,从单纯技术培训发展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等领域。

  四

  2014年5月15日,毕节试验区迎来“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和“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新的历史使命。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毕节各族群众感恩奋进,大胆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61亿元;省定173个贫困乡镇中已有149个实现省级“减贫摘帽”,1981个贫困村中已有838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1%下降到8.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182元增长到2017年的8473元。

  今年,在毕节试验区“而立之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又迎来新的机遇: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迈入新时代,毕节试验区各族群众意气风发,再接再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统一战线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在磅礴乌蒙绘就一幅更新更美的壮丽画卷。(来源:毕节日报 记者:刘燎)

作者:刘燎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