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杨婧 杨永萍)一大早,居住在紫云县大营镇大营村的村民韦仕伦,看着家中的水龙头流出清透的自来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一边淘米,一边感叹:“现在的自来水清凉凉的,一点杂质也没有,吃着可放心了。”
韦仕伦是紫云县水务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数以万计的受益群众之一。

以前的大营村,村民饮水都来源于村里挖的深水井,管网老化、供水不及时等问题经常出现,很多村民只好在自己家里安装水泵,抽取浅层地表水饮用。
“原来,每到夏天,饮用水都紧张,更别说灌溉用水了,淘米水用来洗涤,洗涤完用来浇菜,每一滴水都要省着用。”当地村民回忆过往,感慨万千。
据了解,大营村位于大营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6公里,各项发展条件都优于其他行政村,但由于全村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多石少土缺水。而缺水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不便,更带来产业的发展困难,导致该村成为省级贫困村。
近年来,紫云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每年都将此项目列为惠民重点工程之一。对此,水务部门专门安排专业人员深入乡镇走访调研,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主动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所盼,彻底解决全县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为帮助村民圆了“吃水梦”。2017年5月,该局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1150余万元,建设了7个村级集中供水点,大营村便是其中之一。
“感谢水务局帮助我们引来了自来水,这水甜、水质好,价格也便宜,这日子越过越美喽。”大营村的村民们看着取水点喷出来清澈透明的水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中,水源可靠和水质达标是关键。
对此,该局又在大营村兴建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位于大营镇鼠场坡,对全村的供水工程水质定期进行检测,严把水质安全关。
据介绍,为强化水质保障,完善供水水质净化处理工艺,落实水质净化消毒措施,凡日供水量200吨以上的工程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且积极推行电子监控等设备,加强对饮用水源的在线监控,确保“龙头”水安全。

“过去吃的水烧开了,壶底就有一层白色的水垢,上边漂着一层白色粉末,喝起来有点辣嗓子,现在的水很干净,用起来也很放心。”大营村村民韦小亮深有感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还引起了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
水龙头直接通到农家小院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很多新建房的村民建起了冲水厕所,有的还建起了浴室。农民洗上了淋浴,添置了洗衣机,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同时,紫云自治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还肩负起“水源保护宣传员”的工作,每次去村里检查用水情况,都要向村民普及相关知识。
“我们再也不会在水源地直接丢垃圾、洗衣服的污水也不会随意倒掉,我们心里明白,饮用水安全,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在肩上。”村民们坚定地说。
经过一天采访,记者感同身受。随着村镇用水安全逐渐解决,欢快流淌的自来水成了农村最动人、最和谐、最幸福的音符。这是该县水务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缩影,也是水务干部用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打通“最后一公里”筑起了一座座惠泽群众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