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木,起于莽莽大地,扎根于厚重泥土,仰望无尽苍穹。
自古以来,木在人们心中,就代表着希望。

木是希望。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木孕育于春天,是万物归醒的开端,象征着勃勃的生机。

木里藏着古老的辩证智慧。
《尚书·洪范》:“木曰曲直”。
古人用曲直来形容木能屈能伸的韧性和姿态。
《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木里藏着中国人最古老的审美。
古人不遗余力的赞美着木所代表的温和谦逊、坚韧不拔的高洁品性。以木自比,以木比美人,以木为依,以木为居。
《诗经·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木里,还藏着国人在时光的更迭里,对生生不息的希望寄托。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洪咨夔《沁园春·寿俞紫薇》:看高山乔木,青云老干,英华滋液,亦敛而藏。

木的生长周期,常常和一岁一收的庄稼对应,譬喻长远的打算。
《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与人的关系,早早就被中国人贯穿在“天人合一”的智慧里,成为会获得长远回报,值得持久培育的投资。

在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这段时间,贵州恰好走过了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携手相伴的十年。
十年前,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十年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全球最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将在这里呈现。

此刻的贵州,森林在不断蔓延、扩大。
贵州近三年累计营造林1928万亩,2017年全省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520平方公里。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这个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60%。

“森林”将成为贵州城市的名字。
到2020年,贵州将建设10个国家级森林城市、60个省级森林城市、100个森林小镇、1000个森林村寨、10000户森林人家。
绿的底色,正在山波峰浪之间肆意鲜亮的扩散。

绿的理念,正如生机勃勃的树苗,枝繁叶茂。
十年,引来世界关注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不断将绿色生态的理念播撒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
贵州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了“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贵州还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制了大中小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读本;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博士、硕士授权点达20个。
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374个、生态村515个。建成绿色自行车道1470公里。

其叶蓁蓁,有蕡其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足够小树苗初步长成参天大树。
十年,足够呱呱小儿成长为会跑会跳会说话会思考的孩童。
十年,生态的基因在贵州不断生长、丰茂、壮大。
愿,这些被先进的生态理念浇灌出的绿色的种子,以春来草木繁茂之势,覆盖所有阳光照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