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绿色家园 > 黔东南

丹寨:全力实现桥通路畅,为苗族村寨架起康庄大道

2018/07/03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 雷山县大塘镇平寨苗寨6组坐落在半山腰上,只见该村的村委会就在眼底,但从村委会步行到这里却需要50分钟左右。

热情好客的苗乡人(雷山县政府提供)

  今年春节前,大塘镇平寨苗寨6组的通组路通了,村民回家的路畅通了。这条蜿蜒盘旋而上的公路,宛如大山的腰带,公路两边茂竹修林,野芳发而幽香,杉木秀而繁阴,平寨村村主任李兴安把笔者带到大塘镇平寨村最偏僻的排先(6组)自然寨,整个自然寨全部位于高坡上。

  “看嘛,自从修了这条路,一切都好太多了,我们现在生活都大变样,进城很方便了。”村主任李兴安指着山下的路高兴地向笔者介绍。

  平寨村是全省深度贫困村,距离雷山县城12公里,苗族村寨,全村151户571人,贫困户66户263人,已脱贫45户194人,未脱贫21户69人。长期以来,这里交通落后,制约了村民的发展,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金蒲南夫妇靠勤劳双手发家致富。潘文华 摄

  “以前交通不方便,很少有人选择修砖房,成本太高,一块砖成本是3角钱,加上运费就5角钱,路不通啊,没办法。现在每块砖3角钱都能运到家门口,以前住的全部是木房子,通过危房改造或村民自建,现在基本上都变成了砖木结构。变化太大了”,李兴安指着身后一片片的砖木小洋楼,跟笔者唠起了家常。

  自2017年平寨村“组组通”建成以来,群众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村寨大变样。在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中,雷山县围绕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按照“五个不纳入”原则,将“组组通”全部列入扶贫公路建设,通组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也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路。雷山县大塘镇贫困发生率从过去的50%以上降到了现在的12%以下,这是交通扶贫的最好体现。

  路通则百业兴,路畅则人心畅。金蒲南夫妇是当地人不等不靠、靠勤劳双手发家致富的模范,夫妇俩自建了一个塑料颗粒加工厂,把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制成塑料颗粒,用来加工水管。“以前路不通,生活比较困难,穷得连电费都交不起,现在我们这个加工厂有固定客户,我自己有一辆小车和一辆大车,自己运送,一年收入也有个10万块吧。”金浦南夫妇手捧着刚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和笔者算起精准收入账。

铺就群众致富路 李长华 摄

  去年“组组通”建设,平寨村不少贫困户参与到施工中,一天也能挣到150元,在建设家乡同时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现在平寨村今非昔比,仅仅是排先(6组)30户多户的自然寨都有17辆车了。村民可以通过“通村村”APP实现班车呼叫、包车、小件派送、农村货运。路通以后,平寨村以“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开办了生猪养殖场,还计划将沿公路边50亩土地采用“三变”模式建成蔬菜合作社,搞循环综合立体农业,全村贫困户都入股合作社,信心满满发展产业。

  山下1.5公里外的雷山至大塘快速通道施工现场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施工工人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大塘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全长6.36公里,采用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20.5米,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将成为助推大塘极贫镇脱贫工作的桥梁纽带,百姓回家的路更近了,农产品进城的道更畅了。

正在建设中的雷山至大塘快速通道隧道口 潘文华 摄

  从山顶放眼望去,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从山脚盘旋而上,一直蜿蜒到山腰上的村民小组,路边的坡地上长有瓜果豆角和裹得紧紧的莲花白,村民们在绿荫环抱的凉亭里谈笑风生。

作者:潘文华 黄金富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function new_roll(){ $(".rollNew ul") .animate({marginTop:-50},3000,function(){ $(".rollNew ul").css({marginTop:0}).find("li:first").appendTo($(".rollNew ul")); }); } $(function(){ //自动函数,3000(3秒)为间隔时间,可以自行修改 var 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rollNew").h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auto_dcppr);},function(){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