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生态扶贫

敖德喜:“花果山”上的“老黄牛”

2018/06/14来源:多彩贵州网

  一提起花果山,大多数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西游记里面的花果山,然而在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也有一个花果山,在这里的却是一头“老黄牛”。经过二十年的默默耕耘,这头“老黄牛”今年成功地将2800亩荒山和耕地变成了花的世界,果的海洋,为S315快速干道绘上一片片绿色,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成为州、县、镇产业扶贫观摩示范点中国天眼“花果山”,也成为2018年贵州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点,这头“老黄牛”,就是平塘县塘边镇塘泥村党支部书记敖德喜。他自1998年起一直担任塘泥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这些年的日子里,“群众选我当支书,我就要为群众办好事。”是其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这句承诺已经挂在他嘴边20年,他会一直挂下去,做下去,直到嘴说不动了,手做不了才肯罢休。

  塘边镇塘泥村是位于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几年前的塘泥村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没资金、没项目、没资源、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各项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脱贫致富更是无从谈起。敖德喜深刻认识这一现实困局后,积极探索脱贫致富之道,借力本地区位优势,用好土地连片条件,强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种植精品李子套种金丝皇菊,积极对接市场,招商引资养殖蛋鸡,种植岩黄连,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回首再看,今天的塘泥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组貌焕然一新,2017年如期出列,塘泥群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生产生活积极积极性更高了,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

  “喂!敖支书,昨天晚上下大雨,我家这点坎子低很了,水都淹进家里来了,现在家里的粮食都被淹坏了”“好,你别急,我马上过来!嘟嘟……”电话那一头挂断了,十多分钟后,敖德喜的身影就出现在村民门前,随手还提了两袋大米......

  这二十年来,在群众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敖德喜,敖德喜也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解民难排民忧,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去号召和感染了身边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顽强而扎实地为塘泥作着贡献,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一点点改变着这个小村庄。

  不论是千斤重负,还是漫漫脱贫路,敖德喜总是能以一种义无反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在党支部里,他是支部书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引路的作用,垂先示范,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操守与担当,每一次党课都坚持亲自上准时上,每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都是按时开,进组入户搞工作,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塘约经验”、省、州、县、镇重要安排部署,党音国策无不涌现着他的身影,当拿起锄头挽起裤脚出现在田间地头,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勤劳致富的一把好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先行者、乡风文明的建设者。他在脱贫道路上披荆斩棘对工作始终如一,决不懈怠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

  “敖支书,还在挖呢,时间不早了,明天再来吧!”一过路的村民打趣道;“不急不急,乘现在天还见亮,在多打几个,天这么干,这一批的李子苗我们要尽快下栽,提高苗的成活率。”只见敖得喜一边回应一边手上的锄头快速地挥舞着,不一会儿,一个个方形深坑就现了模样,这是2018年塘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普通的场景。

  那一年,他26岁,正值男儿青春年少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那时起,他就默默用行动去维护着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在这二十几年来,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得到了州、县、镇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认可。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春风行动令发出后,一场自上而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脱贫大战展开帷幕,省、州、县、镇开始铆足干劲,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塘边镇精心部署,以S315为主线向全镇推开,在动员到塘泥村敖家大堡处遇到了很大阻力,新到的树苗种不下去,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对多年来的玉米种植依赖性过强,一开始很多群众是很不理解的,不愿意种,敖德喜就带着镇里的干部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种上精品李子和金丝皇菊的收入账算给群众听,最终群众同意了,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了个好头,保证临近几个村的产业调整工作快速推进,2018年5月,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李子套种皇菊屹立在S315的田间地头,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结出致富果、开出致富花,很多人想不到这样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在几个月前还是苞谷林和荒地。岁月无情,时间如刻刀般地在55岁的敖德喜额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青丝中夹藏着一缕缕银发,背有点弯,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但他仍不以为意,玩笑道:“这样好看得很呢!”

  进入新时代,迎来新机遇,面临新挑战,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敖德喜还是一如既往得发挥着他身上那股“牛”劲,以永不服输的锐气奔赴在田间地头、村里组里间,他说只要塘泥群众腰包不够鼓,脑袋不够富,他就得继续拼下去,他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犹如““老黄牛””一般不畏艰险,默默耕耘,勇于开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一场硬战接着一场硬战打,就一定能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杨刚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function new_roll(){ $(".rollNew ul") .animate({marginTop:-50},3000,function(){ $(".rollNew ul").css({marginTop:0}).find("li:first").appendTo($(".rollNew ul")); }); } $(function(){ //自动函数,3000(3秒)为间隔时间,可以自行修改 var 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rollNew").h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auto_dcppr);},function(){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