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生态扶贫

搬出大山——天柱山里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2018/05/29来源: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

  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 陈光昌 记者 李浩 王晓江) 5月28日下午,天柱县联山移民社区服务中心很热闹,水电开通、低保咨询、电视办理等业务正在火热开展。

天柱县联山移民社区服务中心很热闹

  “您好,我是来拿来工会卡的。”

  “请问叫什么名字?”

  “我叫胡庭明。”

  “这是您的工会卡,请收好。”

  在服务前台,异地搬迁贫困户胡庭明前来领取政府发放的工会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为其服务。据悉,该小区的人虽然都是从天柱县各乡镇深山中搬来的,但大家相处得较为融洽。

天柱县联山移民安置点的健身设施

  天柱县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天柱高速公路出口对面,县工业园区产城互动区内,距县城中心2公里,紧挨物流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项目规划用地44.23公顷,住房占地9.94公顷,建筑总面积490891平方米,其中绿化率30%,规划修建安置房85栋共计5722套。

  近年来,天柱县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作为工作重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拔穷根、挪穷窝,通过不断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思路,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搬迁扶贫新路子。

天柱县联山移民安置点的篮球场

  当日下午,多彩贵州网记者走进该小区采访时看见,该小区配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社区服务中心、便民超市等服务群众安居乐业的各种机构设施。

  在安置点周围,有同源药业、老本家具厂等企业,方便移民就近就业。安置点规划区内已配套建设了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医院,同时已规划的农贸市场、商业、休闲广场、金融、通讯等配套设施,目前也处在建设中。

搬迁户杨老格在附近的制衣厂上班,很开心(陈光昌 摄)

  在小区的篮球场旁,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小憩,初夏的阳光并不毒辣,洋洋洒洒地照耀在老人们略显沧桑的脸颊,老人笑了,皱纹也似乎消失不见了。

  记者采访时遇见了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大姐向克梅,她高兴地拉起记者到家中做客,才进家门,只见一套三室两厅一厨两卫的漂亮屋子映入眼帘。

向克梅家的新房子

  “我们家是2017年6月搬进来的,这套房子100平米,我家只交了一万二千五百块就搬进来了,粉刷、灯、窗帘也是政府弄好了的......”向克梅感慨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党和政府,给予了他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向克梅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在未搬进新房之前,她们一家住在天柱县高酿镇圭大村,那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发展落后,从圭大村到高酿镇有15公里路程,以前没有通车时,走路要4个小时。

  交通不好,向克梅家中的老房子更是破旧不堪,最让她头疼的就是每年夏季的雨水天气。“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向克梅笑了笑说。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8年夏季的一天,倾盆大雨让她家中四处漏水,当时几乎动用了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拿去接雨水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用防渗铺盖挡住房顶,勉强度过了这艰难的一天。

正在建设中的联山安置点(陈光昌 摄)

  大山之中人多地少,日子过得较为艰难,所以早些年,向克梅与丈夫龙庆平就去了广东打工,期间生下了两个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向克梅便辞去了原有工作,家中一切生活开销全靠老公每个月的4000元钱艰难维持。

  “那边消费高呀,毕竟是发达省份。”龙庆平告诉记者,一家四口住在仅为10平方米的民房中,每个月房租200多元。

  “为什么不住大一点好一点的房子呢?稍微大一点的房子房租也不会高太多吧?”记者不解。

  “那你可就想错了!好一点的房子要两三千一个月,租了的话一家人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向克梅无奈地摇了摇头。

  “想都没想到今生能够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交谈之余,龙庆平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许是发自内心,情不自禁溢于言表。

  “我最高兴的就是我的孩子能够在县城读书,现在女儿读一年级,儿子读幼儿园。”向克梅表示:“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曾经,他们在广东打听过那边的幼儿园学费,当时就被吓住了,半个学期学费好几千,而龙庆平当时一个月才挣几千块钱,妻子又没上班,家中老老小小还要生活,迫于条件有限,便断掉了让孩子在外读书的念头。

  现在,向克梅在安置小区当环卫工人,一个月能拿到1400元的工资,而丈夫龙庆平则在附近的工地上务工,一天100多元,一个月也能拿到3000元左右,一家人吃喝不愁。

  初夏的天柱大地,绿满山头。社学街道的平甫村11组新栽下的110亩中药材黄精长势喜人。

  “3年见效,亩产黄精4000斤左右,3年亩收入超12万余元。”药材园里,村民彭文钦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为药材除草,很是高兴。

  2017年6月,彭文钦一家搬迁入住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就将自家的老木房拆除,把270个平方米的老宅基地复垦后入股天柱县金凤村富民贸易有限公司,种植药材1300余株,按照每株产黄精3斤,市场价10元一斤,三年后,彭文钦的老宅基地可收入3.9万元。按有效益后每亩7:3分成,土地入股的拿3成,彭文钦则每年收入约1.2万元,平均每年收入4000元左右。

  老宅基地复垦复绿,入股公司分红。这一模式得到了平甫11组搬迁户的一致认同,大家积极响应,积极拆除旧房。这是天柱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好”中的“三地”盘活流转好。在“三地”盘活形式下,目前平甫村11组搬迁户宅基地已复垦5280平方米。

搬迁户姜发英在玻璃厂工作,一个月有2400元左右的收入(陈光昌 摄)

  以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为目标,天柱正着力做好包括“‘三地’盘活流转好”“后续发展保障好”在内的“六个好”,舞动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山区的贫困户愿意搬,安心住,能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天柱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229户21414人。五年规划三年实施,2016年度规划搬迁482户2259人;2017年度规划搬迁2415户9098人(其中:本县安置2267户8498人,跨行政区域安置148户600人);2018年度规划搬迁2332户10057人(其中:本县安置2187户9477人,跨行政区域安置145户580人)。

作者:陈光昌 李浩 王晓江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function new_roll(){ $(".rollNew ul") .animate({marginTop:-50},3000,function(){ $(".rollNew ul").css({marginTop:0}).find("li:first").appendTo($(".rollNew ul")); }); } $(function(){ //自动函数,3000(3秒)为间隔时间,可以自行修改 var 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rollNew").h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auto_dcppr);},function(){auto_dcppr=setInterval(new_roll,3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