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大生态行动

草海湖畔护鸟人 镜头里的“美丽中国梦”

2018/02/22来源:多彩贵州网

  前面的话

  连续两年,我的“新春走基层”报道里都有一个相同的人名——刘广惠。他是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员,“掌管”着草海六大鸟类栖息地之一的刘家巷栖息地。每年,这里都是数百只地球唯一高原鹤类——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间的“行宫”。两年前,我称刘广惠为“草海湖畔的护鸟人”,第三年采访,我发现他成了“黑颈鹤的摄影师”。“一样”和“不同”之间的事儿,值得说道——

  >>本网报道:

  多彩贵州网记者 赵 曌

  大年初三,拨通刘广惠的电话。互致新年问候,我的“目的”脱口而出:“老刘哥,带我去草海看看鸟?”

  老刘说:“想看鸟,可得赶早!”

  于是,第二天凌晨5:30,我坐上了去老刘家的车。出了县城往东南,十几分钟车程,看到了“刘家巷”的路牌。刘广惠家就住在草海边上,天气好的时候,一推门便是满眼湖光山色。

  海拔2173米,这里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家。远处亮着灯光的地方,就是威宁县城。

  天还没亮。但清晨6点的草海,一定不会在“睡梦”中。“嘎——”“咕——咕——”远处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早已经此起彼伏了。突然间,村民家养的公鸡、看门的狗也都跟着凑起了热闹,倒是热闹、欢脱得很!

  照例,跟着老刘换上长筒的水胶鞋。一根长竹竿,涉水过沟用;望远镜,用来观察栖息地;照相机,老刘每次“下海”都会带上……

  “好家伙,换装备了呀?”我吃惊的是,老刘用了好几年的佳能600D上,多了支100-400mm的长焦镜头。

  老刘一笑,满是得意。

  收拾停当,出发!

  草海拥有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除了水域之外,还有不少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草甸等湿地生境,因而往栖息地的深处,大多是沼泽地,路并不好走。我深一脚浅一脚,勉强跟上老刘的脚步。

  遇上较宽的水沟或者泥潭,老刘会先用竹竿试试深浅,再用手一撑,一跃而过。

  这样的“路”,刘广惠几乎每天都要走上几遍。这几年,到草海越冬的鸟儿越来越多,冬天百草凋零,为了不让鸟儿们饿肚子,政府专门提供食料,由专门的管护员投食“补贴”,刘广惠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干,已经20多年。

  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不同鸟儿的栖息地、种群数量、作息时间、生活习性,刘广惠一清二楚。

  在所有的管护员中,刘广惠算“机灵”的。几年前的一次偶然,老刘发现了新的鸟类,便向保护区管理部门报告。部门负责人让他想办法“照下来”。这可让老刘犯了难。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把望远镜放在手机摄像头前面,还真拍到了,哈哈……”那段时间,老刘兜里随时装着女儿扎头发用的皮筋,“用来绑望远镜。”

  有图有真相,老刘“立了功”,也让管理部门发现了他的“新技能”。于是,有领导“奖励”了他一部相机,让他“看见新来的鸟就拍”。

  后来,老刘拍到了彩鹮。从专家口中,老刘得知,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样属于濒危鸟类。“给我高兴坏了。”老刘认真地说,“这是草海第一次发现彩鹮,说明我们把草海保护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候鸟会来到草海了。”

  再后来,贵州出版的一本《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手册》,收录了刘广惠的8张照片。对于老刘而言,这个很了不起!

  老刘算是“出道”了。

  继锄头、背篼和望远镜之后,相机成了他的随身物件。一年四季、365天,刘广惠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草海的阴晴雨雪,也记录下了鸟儿们来往迁徙的一朝一夕。

  1985年,草海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随后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同意投资100多亿元用于草海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2016年,包括黑颈鹤在内的230种、10万多只鸟类在草海栖息繁殖过冬,其中候鸟总数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草海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2017年,围绕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威宁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改……

  一边拍着鸟,老刘的工资也从一开始的每个月60块、80块、120块,涨到了如今的1000块。他的镜头里,“独家”记录下了草海生态由坏变好、慢慢恢复的变迁。

  老刘的责任也更重了,管护范围内私搭乱建、森林防火等等,都归他管。每个月1000块钱,实在算不上多,老刘的妻子做些水果生意的收入成了一家五口的主要经济来源。

  日复一日。就“性价比”而言,管护员的差事其实并不“光鲜”,可刘广惠干得不亦乐乎,和其他40多位同事把草海“划片承包”,不间断巡护着这颗“高原明珠”。他最乐意的,就是“没事的时候到草海里拍照”!

  随着草海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客人多了起来,刘广惠的“圈子”也大了不少,不少专家学者、摄影爱好者、媒体记者登门拜访。“这是好事情!”老刘说,“希望大家都参与到草海的保护中来。”

  于是,他换了智能手机,开始玩起了微信。名字就叫“保护草海鸟类”,朋友圈里全是草海和鸟儿们的照片。

  两年前,我问过刘广惠新年愿望,他希望“每一只鸟儿都更加安全”。如今,草海再也没有捕鸟伤鸟的行为,“人鸟争地”变成了“人鸟和谐”。

  出于保护区恢复的需要,老刘家的耕地被征收了,很快他也将面临生态移民搬迁。老刘想得明白:“减少人为破坏和影响,对鸟儿们好。”

  搬迁之后,老刘打算到城里买房,一家人搬进城里。“只要是还能守着这片海子就行!”

  还说愿望。这次不等我问,老刘倒是自己“招供”了:“想搞个广角镜头,拍风光。”他说,希望更多人看到草海的美,看到的都是草海的美。

  “咕咕——咕——”天刚亮,成群结队的黑颈鹤振翅飞向天际,转瞬便只剩下仍在回响的清鸣。老刘的镜头对着远方,快门“咔擦、咔擦”响……

  征得老刘同意,我挑了些他的“作品”用来发稿——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刘广惠 摄

  前景是水和草、中间是黑颈鹤、远处是房子……刘广惠很喜欢这样的构图,他说照片里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我也选了一张两年前采访时拍下的照片——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成群的黑颈鹤在刘广惠身边飞起,他的脸上挂着由心而发的笑。我记得,当时老刘说了一句:鸟对人能信任,人对鸟的感情更深。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网记者 赵曌 摄

  一个个瞬间的背后,我们都在憧憬着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说不来“大道理”的老刘,依旧日复一日,巡护着家门口的草海、拍着草海里的鸟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贵州的“美丽中国梦”。

作者:多彩贵州网记者 赵 曌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