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贵州 > 绿色家园 > 铜仁

铜仁实施“一带双核”打造全域旅游新增长极

2018/01/31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张勇)锦江,因梵净山而碧波荡漾;铜仁,因锦江河而千娇百媚……铜仁美,美在被喻为“中国最美城市河流”百里的锦江。

碧波锦江

  梵净山高,锦江水长。

  一座山、一条河与一座城的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演绎着“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承载着铜仁的历史、梦想与未来。
天生丽质,在铜仁1.8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梵净山、佛顶山、乌江、锦江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形成了“两山两江四文化”的独特文化生态。如今,我市正在充分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在“一区五地”新征程:奋力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以赴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逐梦大美锦江,添彩桃源铜仁。铜仁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正式启动了梵净山至铜仁主城区“一带双核”项目,整合优化梵净山、锦江和铜仁古城的资源要素,引领铜仁全域旅游成长为新的增长极,释放多重效应牵动铜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在水运昌盛的历史坐标上 大美锦江滋养“黔东门户”

  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原名辰水、铜江河、麻阳江,位于沅水支流辰水的上游。《汉书·地理志》载:“辰水出辰阳三山谷”。三山谷,乃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梵净山东麓、西麓,汇千溪万泉为锦江两源,即所谓大江、小江。两江向东蜿蜒行走,经松桃、江口,在铜仁城西南铜岩处汇流为锦江,其干、支流全长416公里,铜仁段300公里左右。

生态铜仁城

  “两岸多桃李,花盛开,映水似锦。”款款而行的锦江,至施滩入湖南省麻阳地界,抵辰溪汇入沅江,从沅江顺流而下,过怀化、常德等地,通达烟波浩荡的洞庭湖,汇入滚滚长江……

  考古发现,距今3000年左右,锦江流域已是一片人烟稠密、文化繁荣的景象。古时“舟筏之路优于车马”,运输“常循水而行”,货物运输非舟楫莫运,锦江成为“舟楫所通,商贾云集”之地。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常以日用百货、食盐、陶器换取当地的土布、桐油、花生、五倍子、土碱、牛皮等土特产,呈现出“商贾帆樯、络绎不绝”的盛景。

  历史上,锦江曾是铜仁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因得益于锦江水运之利,自古商业较为发达。铜仁古城内各族民居、商业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催生了铜仁古城的繁华。因此,三面临水的铜仁在明代至民国数百年间都是川湘黔边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为名副其实的“黔东门户”。
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他们笔下的东山楼阁、云彩江声、两江春色、渔梁夜月、文笔凌云、金鳞戏水、石笏朝天、西岭归樵、玉屏晴雪、南岳飞泉、芦洞岚光等历史上的锦江十二景,更是引人遐思悠悠。

梵净晨冬

  岁月更替,时空轮转,日趋发达的陆路交通逐渐取代了水路交通,铜仁昔日“碧溪古渡”的盛景渐行渐远,锦江航运昨日辉煌不在,只是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而铜仁古城纪录了历史的印痕。
铜仁古城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古城区内的民居大多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各族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格式在这里巧妙结合,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直观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城内古街、古巷、古城池、水码头、古井、古树、古四合院木屋俱存,青砖黛瓦,鳞次栉比,是不可多得的城市发展实物档案,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中有周逸群烈士故居、贾平凹文学馆、飞山宫、通判所等。

冰雪阳春

  从梵净山东麓太平镇黄家坝出发,沿百里锦江抵达铜仁主城区,其中幅度较大的弯曲河道有18处,故取名“九曲十八弯”,沿岸星散分布着大大小小自然村落50多个,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犹如人们心中不断追寻的桃花源,行走其间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文人墨客的吟唱穿越时空绵延不绝,让桃源铜仁更是令人向往!源出梵净山的滔滔锦江如同蛟龙,昼夜不舍翻险滩、走田畴、越关隘,意气风发奔向大海……一路前行就留给了铜仁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风光,这幅山水画卷承载着铜仁旅游的“诗与远方”。

梵净小溪

  目前,铜仁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展顺利,有望成为我国第54项世界遗产地,并正积极申创国家5A级景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铜仁山环水绕,县县都有穿城秀水,乡乡都有青山绿水,村村都有田园山水,处处涌动山水脉动和绿色气息。

在铜仁逐梦前行的新征程中 大美锦江孵化“一带双核”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厚重历史、多元文化、良好生态是铜仁最宝贵的财富,是铜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更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性资源。

梦幻锦江城

  最近几年,随着高效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铜仁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迎来高铁时代、航空时代,交通与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曾经“黔东门户”现在是贵州向东部、中部开放的“桥头堡”。

  砥砺前行,铜仁努力改写着贵州的经济版图,从“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到“实施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实施四大跨越工程”,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以铜仁主城区为中心,玉铜松城市带、乌江沿岸绿色城镇为重要支点,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为网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日益完善,东西片区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两山两江四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铜仁开启了从“地区时代”迈向“城市时代”的崭新征程。
 2016年10月,省委常委会赋予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2016年12月和2017年元月,实施“一带双核”战略先后写入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一次人代会工作报告、经济工作报告,成为铜仁一项重大工程。良好的生态和多彩的文化是铜仁的“两个宝贝”,铜仁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把这“两个宝贝”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更加珍贵,让铜仁的后发优势更加彰显、更为突出,让铜仁的发展更好更快。

古韵边城

  在奋力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中,铜仁市决策层通过深思熟虑,提出“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工作思路,坚持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市级抓龙头品牌,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这条路,在拓展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基础上,实施“一带双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梵净山沿大江至主城区的百里锦江黄金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主城区景点组成的“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幅射带动全市14个重点景区和74个中国传统村落等乡村旅游发展。

  高起点、大手笔、严要求的“一带双核”,直接涉及碧江、万山、江口、松桃、印江五个区县,间接辐射全市12区县(开发区、高新区)和重要景区。其中,“一带”涉及碧江区、江口县7镇26个行政村,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梵净山“一核”涉及江口、印江、松桃三县,覆盖梵净山、亚木沟等4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辐射思南、沿河、德江、石阡等县;古城“一核”涉及碧江、万山、松桃三区县和铜仁高新区,其“核中之核”拟规划面积近2000余亩,是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
 2017年11月28日,历时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一带双核”项目正式启动。市委书记陈昌旭信心满满地说,加快建设“一带双核”,就是要将“一带双核”沿线和周边资源、资产、文化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把“一带”打造成为我市东部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线、全市文化旅游龙头品牌的关键连接线、东西片区协同发展的战略连接线,成为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重要载体,把“双核”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城一体、景城互动的强劲引擎,带动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我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举措,对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古城一角

  大事业需要大视野,大担当谱写大作为。陈昌旭强调,“一带双核”项目建设涉及区域广、辐射面大,是大战略、大手笔、大产业,是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要紧扣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围绕铜仁古城、锦江“一带”、梵净山景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联动、稳步实施、协调推进,切实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和工期要求,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带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留存给子孙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在多彩贵州崛起的经济版图里 大美锦江给力“乡愁故园”

  铜仁崛起武陵山,改写着多彩贵州的经济版图与未来。为了推进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促进铜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市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以及《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组团”的目标,“一带双核”旅游区定位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武陵山片区精品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一带双核”旅游区旅游资源禀赋独特。据2016年全市旅游资源大普查资料显示,有五级旅游资源2处,四级旅游资源20多处,三级旅游资源100多处。涵盖了梵净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南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太平河省级旅游度假区,梵净山、亚木沟等4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太平风情小镇、大明边城3个省级重点旅游景区。云舍、梭家苗寨、冲底,碧江区锦江河、主城区的周逸群烈士故居、东山寺、中南门古建筑群、锦江石林、白花浪、坝黄温泉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民族文化、自然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

古城风韵

  铜仁市决策层要求,“一带双核”旅游精品线路要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人们生活的“根”,守住“乡愁”,经营“未来”,给所有人一个“望得见清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并让其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以此有利于铜仁多层次、多维度、整体打造中华文化“乡愁故园”宏大主题,成为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铜仁古城“乡愁故园”如何建设?从战略定位看,铜仁古城是“一带双核”的重要一核。在铜仁古城规划建设上,一方面要在切实保护铜仁古城已有古建筑群落的基础上,尽可能复建历史上古城范围内原有的建筑设施,加强古城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建筑、园林文化特色,重现铜仁古城700年的历史文化风貌,找回铜仁人民失落多年的“乡愁故园”,重建精神文化家园。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铜仁古城与周边九龙洞、苗王城、万山九丰、朱砂古镇、天生桥、铜仁大峡谷、龙舟基地、水博园等景区的有机融合发展,共同形成以铜仁古城为核中之核的大景区格局。
 “一带”最美乡愁绿道如何打造?从地理位置看,锦江“一带”起于梵净山东麓,止于铜仁古城三江交汇处,由西向东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形成“百里锦江画廊”,在碧江主城区形成锦江十二景。“一带”沿江两岸古村古寨云集,既有九曲十八弯的河道、梯田、滩涂、溶洞、石林、温泉、果园、茶园等旅游资源,还有相当规模的自然村落和民族村寨,更有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乡愁文化。据史料记载,距今3000年左右,锦江流域已是一片人烟稠密、文化繁荣的景象。千百年来,锦江两岸各族人民群众,在这片名山秀水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家园。基于此,要把中华农耕文化创意与“一带”有机融合起来,既可以展现“一带”沿线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档次,也契合铜仁古城“乡愁故园”的文化主题。

锦江观江楼全貌

  如何建设好大梵净山景区?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唯一的原始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是黔东灵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保存着世界上最纯净的淡水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96%,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上万个,201年9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同年10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自然遗产地进行现场评估。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幻影、佛光、禅雾,四大天象辉映日月;红云金顶、蘑菇奇石、观音飞瀑、万米睡佛、万卷经书,五大奇观冠绝天下。这些资源是大自然留给铜仁的宝贵财富,经历了千百万年而亘古未灭,更没有备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下,围绕梵净山申创国家5A级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大目标,在保护区内做减法,保护区外完善功能配套,统筹好梵净山东线、西线与北线,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梵净山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合理布局生态旅游项目,构建梵净山圈层式保护格局。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眼下,铜仁市举全市之力正在加快推动“一带双核”规划建设,旨在把以梵净山为龙头的各个景点“珍珠”串成项链,全力把“一带双核”项目建设成为百年精品、千年遗产和万年绿色GDP,让梵净山、锦江、铜仁古城大放异彩,写就新时代铜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传奇。

作者:张勇编辑:李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