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贵州后发赶超|发展与生态:提升百姓获得感

来源:当代先锋网

  不以发展为由破坏生态,不以保护生态为名拒绝发展,贵州努力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有新的更大作为,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更大获得感。

  2016年,中央将贵州省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给予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支持,充分体现了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贵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是贵州省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最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贵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区域特色,注重项目化、事项化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有新的更大作为,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更大获得感。

  脱贫是检验发展的底线

  在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河谷地带的一大片白色防护网格外显眼,这是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源公司)发展的泥鳅养殖基地。

  2012年11月,绿源公司成立,董事长杨秀萍投入4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20亩的养殖场,完成标准化苗种孵化场2000平方米、流水养殖池15000平方米、年孵化鲟鱼苗300万条。

  通过积极协商,平寨村与绿源公司达成协议,建立由公司“统一育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确保每亩10000元利润”的“五统一、一确保”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农户收益。

  绿源公司聘请50多名特贫农民进场务工,其中包括7名残疾人和6名残疾人家属,年工资不低于2万元。平寨村大坳组身患哑疾的杨国祥,家里十分困难。到杨秀萍的公司打工后,年收入2万余元,实现了脱贫。

  在绿源公司的辐射带动下,江口县闵孝镇双屯村、民和镇艾坪村、凯德街道大冲村等7个村先后发展泥鳅养殖基地累计达910多亩。进入盛产期后将实现年产值1300多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370多户1400余人增收致富。

  在罗甸县麻怀村,“当代愚公”邓迎香因为带领村民历时数年凿出一条通村路而为人熟知。“我们不能让外界只知道修路的事情,发展产业致富才是我们的目的。”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村支书邓迎香说。如今,麻怀村引进技术,发展食用菌产业,孜孜以求探索鹌鹑养殖业,一个富裕的麻怀村已在不远处招手。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力抓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医疗扶贫、生态扶贫……在“精准”上下功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6%。

  共享经济共享发展成果

  10月12日上午,贵州南方信城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运维工程师陈兵兵匆匆吃完早点,开着新买的车赶往位于清镇市的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学校安装通信设备。“虽然是一个小设备,它却是大数据的基础工程。”陈兵兵说。

  2012年7月,陈兵兵从贵州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留在贵阳从事通信维护工作,当时,他的月工资是1800元。

  2014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将推动大数据产业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拉开大数据发展大幕。

  随着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推进,陈兵兵的工作空间不断拓宽。就在这一年,他的工资涨到3200元。“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对未来的信心也在增强。”陈兵兵回忆道。

  2016年,全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93.38亿元,比2012年增加78.86亿元;陈兵兵的月工资也涨到5000元。

  陈兵兵五年工资的变化,是贵州人在发展浪潮中奋力前行的缩影。在贵州,有千万个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分享到发展成果,买了小汽车,住进新房。“共享发展的成果,贵州做得不错。”陈兵兵说。

  2012年至2016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802亿元增长到11734亿元,增长72.5%;陈兵兵的工资从1800元增长至5000元,增长177.8%。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700元增长到26742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753元增长到8090元,增长70.2%。

  此外,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竣工、乌江航道全线贯通,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守安全底线、走发展新路”,贵州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下降9.4%、7.6%,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按可比口径分别下降66.7%和75.6%,连续9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守民生底线,在全国率先实现“广电云”村村通,率先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生态与产业共融共生

  在贵州,不以发展为由破坏生态,不以保护生态为名拒绝发展,已成社会共识。石阡县聚凤乡以野生油茶为基础,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同步的产业经济之路。

  拥有超过10万亩的野生油茶资源,是聚凤乡的财富“矿山”,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领群众致富?这是聚凤乡要解答的问题。

不以发展为由破坏生态,不以保护生态为名拒绝发展,贵州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协同的产业经济之路。图为石阡县聚凤乡茶园。 (张东良/摄)

  四年来,聚凤乡利用产业扶贫资金1500万元改造5.8万亩低产油茶林,新种植4260亩野生油茶。以廖家屯为核心打造的现代高效生态油茶示范园,成功申报成为贵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在此基础上,按照“高效、生态、集约”发展理念,优化园区布局,以油茶、绿茶、农产品交易为主导产业,聚凤乡打造农旅融合三星级园区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胜地,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让群众享受到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带来的好处。

  聚凤乡充分挖掘油茶花果同期的独特景致,把廖家屯传统村落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农旅一体”的综合园区。“以前我在深圳打工,回来看到这么美的地方,就想留下来创业,发展农家乐,把我们的茶香糯米鸡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聚凤乡廖家屯村村民廖益彪说。

  据聚凤乡党委书记黄晋介绍,围绕市场需求,让油茶产业焕发生机。目前,聚凤乡有投产茶园12380亩,茶叶种植户1700多户,茶产业涉及农户3200多户,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贵州发展的主旋律。遵义市湄潭县有万亩茶海、六盘水市水城县有百里猕猴桃产业园、黔南州罗甸县有万亩火龙果……贵州经济中的“绿色成分”不断增多。过去五年,贵州种植业增加值从2012年562.8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89.20亿元,增长约111.3%。

  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2.0%;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总体达到97.1%,有效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质,充实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吕跃)

作者:吕跃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