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奔走在乡野里的扶贫带头人

来源:贵州日报

  11月6日,晨光熹微。记者跟着“第一书记”楼红坐车出发了。此行的目的地,是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上江村的生态福猪养殖基地。

  “我们的猪白的、花的、黑的都有,特别好动,可爱得很,每天都放出来‘遛一遛弯’……”说起基地里的猪,楼红的眼睛闪闪发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车停在了两山峡谷间,一条小溪流水潺潺,穿山而过,溪边一种碧绿的植物连片而生,楼红弯下腰采摘一片绿叶跟记者说,“这是滋身补气的中药材夜寒苏,平时我们的猪放出来最喜欢吃这个,每年可节约几万元饲料钱。在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福猪,肉质肯定很鲜美。”

  当我们走进基地时,正看到被放出来“遛弯”的福猪,它们成群结队地采食着溪边的夜寒苏嫩叶,吃饱了便打闹嬉戏,给这空旷的山野增添灵动的一笔。

  看着猪儿们在山谷间撒欢,村民笑着说:“楼书记,你带着我们发展生态养猪,等猪出栏我们就赚到钱啦。”

  楼红笑着回忆开始带着村民养猪的日子。

  2015年3月,楼红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上江村的“第一书记”。刚到村里,人多地少、贫困面大的现状让楼红备感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但楼红心里攒着一股子劲,“不当‘第一书记’就算了,当了,来了,就要干好!”

  于是,楼红走村入户、上山下地,对整个村的基本情况摸了个遍。两年多来,楼红进村入户860户次,深入了解民之所需。

  上江村地处偏远,四面重山叠起,满野荒草杂树重生的大山,在楼红看来却是一座座“金银宝库”。“为什么不能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带富乡亲,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呢?”

  说干就干!楼红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了五大项目,激活上江村“沉睡”千年的资源,生态福猪养殖基地就这样建了起来。

  “这些猪都是属于村里贫困户的。”楼红说,这里所有的猪都是政府拨款给每一户贫困户购买发放的“致富猪”。第一批猪发放下去存活率不高,有些贫困户没饲养经验,扶贫效果并不明显。楼红和村民讨论后,决定争取资金建立基地,由贫困户散养变成统一集中饲养。基地采用“基地+支部+农户”的模式,贫困户以猪入股分红,参与到养殖基地中。

  于是,总投资84.7万元的养殖基地经过近两年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建设猪舍1500平方米,管理房、化粪池、消毒室等配套设施齐全,可实施单批规模养猪960头,目前首批345头福猪已进场。

  “杨再贵家15头、杨岩金家13头……”在基地的展板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贫困户入股情况。楼红说,贫困户每次每头猪分红120元,一年分红2次,算下来一年至少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入股分红,基地还为部分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我来这里上班两三个月了,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而且这里离家近,还可以照看家里。”正在圈舍里清扫的贫困户腾召和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现在第一批福猪还没开始出栏,就有人来预订了。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基地的养殖范围,并建立农家乐,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收益,争取把我村的贫困户88户267人都带上小康路。”楼红满怀信心地说。

  自从三都脱贫攻坚“约法三章”实施以来,楼红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脱贫就是要聚焦如何脱贫攻坚这个目标、集中力量、压实责任全心全意地帮助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看着村里不断延长的硬化路、漂亮的太阳能路灯和正在建设的食用菌培植基地,贫困群众杨再贵笑着说:“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帮着我们脱贫,这么多项目落户村里,我对脱贫致富有信心。”

作者: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