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沿河辉煌30年】土家山乡画卷新 秀美沿河百姓富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杨敏)“家家修通串户路,条条道路有路灯,开工厂来办企业,传统种植在转型……”这首快板歌词,诠释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喜人成效。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的乡村不仅变美了、群众还变富了。这得益于该县把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以“城乡一体、镇村共建”为主线,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新业 新房 环境美

  站在甘溪镇沙坝村村口,放眼望去,整齐的楼房、宽敞的凉亭、整洁的马路、旋转的风车,不禁使人心情愉悦;向阳的黄蜀葵花,金灿灿的稻谷、绿色蔬果等特色产业充满“绿色希望”。

  “这两年变化实在太大了,房子宽敞了,道路全部硬化了,路灯也都架上了,居民点的树绿了、花开了,日子比城里还好”。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杨勇感慨万千。

  近年来,沙坝村按照“农业产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专业化”要求,以环境美化、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不断优化村居环境创新产业结构。以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沙坝”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依托地理环境优势,该村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加工业为辅的新型产业。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建成200多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今年初,该镇又引进苏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邻村四堡种植专业合作社,携手经营1400亩的黄蜀葵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蔬菜和黄蜀葵基地,该村已经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4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村民到基地上班领取薪金,还有土地租金。

  目前,沿河全面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小康寨整县推进示范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65个村庄整治和国省道、景区沿线1.6万户民居改造,完成38个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让3665户喜迁新居,完成1463个自然村寨小康寨示范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赏花 采果 旅游旺

  “周末从酉阳到沙子,不到一个小时车程,既可以品尝原汁原味的沙子“空心李”,又可以欣赏乡村美景。”来自重庆酉阳的游客张先生高兴地说。

  沙子“空心李”,是沿河的特色水果,因果熟时果肉与果核自然分离脱落成空心而得名,是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养颜益寿之佳品。有李中之王、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美誉。

  为了把空心李打造成规模特色富民产业,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整合扶贫、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扶持189个行政村种植空心李8.6万亩,被誉为“中国空心李之乡”。

  春赏花,秋赏果。近年来,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花果资源,沿河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沙子街道游客接待中心、观光平台、休闲步道、索桥溜索、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按土家建筑进行立面改造民居,把沙子南庄打造成赏花品李、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先后获评全国最美乡村、贵州省文明村镇、全国3A级乡村旅游景区。

  该县还在园区建立土家文化传承基地,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家族民歌,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灯戏、阳戏。在每年以畅游金海雪原、体验土家风情为主题举办的李花旅游文化节、空心李采摘节上,全面展示民间艺术、风土人情、土家风味美食等地方特色文化。

  依托花果资源优势,发展山地康体健身、休闲农业,融入体验、观光、采摘等生态旅游要素,将园区打造成自驾游和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景区游客接待量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长,仅2017年李花节和采摘节期间就接待省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

“三金”叠加 百姓富

  “还是农村好,让我搬到城里去住都不愿意。”9月22日,中界镇孙家村村民冉庆霞如此说道。

  走进孙家村,一片片铁皮石斛大棚布满了田间地头,一幢幢小洋房像山花绽放在田坝间,一条条连户路如玉带连接着各家各户,一片片果园青翠欲滴,在明媚的阳光下交织成一幅如诗的画卷。

  以前孙家村可不是这样,作为国家级贫困村,村里大部分都是破旧的红砖、泥土房,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赚钱,收入微薄。

  近年来,孙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引下,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按照“公司+村级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民心党建,积极招商引资,发动群众入股、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转移劳动力,发展以铁皮石斛、乌江白芨、青钱柳等地道中药材种植为主,配套种植沙子空心李,实现了“树上长金条、地下生元宝、空中挂仙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环境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子。

  目前,该村流转林地、土地1500余亩,建成青钱柳种植基地500亩、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500亩、白芨基地300亩,配套发展空心李500多亩。吸纳周边村民季节性务工5000人次,年创劳务收入120万元。全村收入来源实现“土地流转租金+园区打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三金”叠加,2016年,人均纯收超过8000元。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坚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全力推动特色规模产业发展,打造了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示范点,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74元。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21个乡镇文化站、429个农家书屋,小广场、文化娱乐设施配套服务功能越来越齐全,改造危房56280户。已投入16.2亿元改造442条农村道路。今年,全县又投资19537万元改造51条农村道路,使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

作者:杨敏 百姓富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