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贵州生态发展的道和理

来源:贵州日报

  又是一年中秋,金庭露冷,月泻银阶。幼时不识人事,便觉翠河青山亲切,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皆为大乐趣,大概是因为人本从自然脱颖而出,所以小孩子闻得出习习绿风里,有母亲呼吸的芳甜气味,长空冰轮悠远,也可以寄托情起情落。待长大为人,嚣嚣红尘充塞视听,又因为生计,对自然多了无尽的求索,反和自然生出异样的关系来。

  熙攘城市,却难有会心一笑;恒业恒产,却益感仓皇难止——这真是讽刺。从狩猎到田耕再到工厂,从荒野到村庄再到城市,本意是想摆脱孤独,获得安稳,却发现要返回乡村,方能再拾温情;返回自然,才可重获安宁。

  感到慌张,是因为迷失了方向。人和自然,人和人,都需要构筑更具理性的相处之道。生态是解开心结的钥匙之一。生态,其实是再朴实不过的自然道理。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如果为了解馋而把遮挡洞口的草丛吃掉,以至于暴露了藏身之处,灭亡一定接踵而至。然而绿色家园说来容易,要实现却难,我们总是高估了自然的承受力,也低估了人类的破坏力。

  历史的突破常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像奥斯曼土耳其自以为掌握陆路,收取重税,却催生了大航海时代,当工业文明于海岸线繁茂无加,生态文明的新枝,竟于古老中国山地内陆的贵州,吐露生发。云霞出海曙,贵州踏出一条前人未曾涉足的发展新路,通过促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开放的融合发展,建设着生态文明的国家样本,也贡献着生态文明的世界样本。

  贵州近年来变化巨大,不仅仅归功于交通设施的空前发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生态和发展的协同之道,找到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生产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明心见性格物致知的清脆。生态文明的逻辑关系和机制构建,理论上探求已久,实践上却始终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进化史上弥足珍贵的足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自由的更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预留的文明出口。天地间只是一动,人类进化当无止息,福山所说“历史终结”,首先与自然之理便无契合之可能,寒来暑往,循环节序,没有一种文明体系可以沾沾自喜,驻足不前。贵州的涓滴不绝,或可引动历史之川的滚滚洪流。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贵州?因为生态需要厚积,而贵州因为长期欠发达,反而积淀了叹为观止的绿色资源;生态需要共识,贵州的传统民俗中,已经有丰沛的、发端于原始朴素崇拜的自然意识,而经历了近代的生态破坏,对任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做法尤其反感。护住生态,尚可自足,若是毁山灭林,简直是自绝活路。于贵州而言,山林不只是自然之物,更掺杂了人世,如文学兴发之本体,喜怒哀乐皆随附其上,可能是爱情萌生的记忆,也可能是父母恩情的寄托,又或许是故人厚谊的见证,于是绿色就成了广泛民意,是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贵州毕节海雀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森林覆盖率不足10%,曾经“苦甲天下”。村支部书记文朝荣带领村民,数十年如一日植绿谋富,如今森林覆盖率超过70%,种下青山,收获金山。如此的例证数不胜数,被认定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冷洞村,抗击干旱绽放金银花;黄大发毕一生之力,通渠引水成当代愚公……贵州民众对绿色发展理念有格外强烈的认同感。

  生态需要坚毅前行,需要创新突破。贵州正把根扎得更深,叶发得更茂,枝伸得更远,如绿色巨树,华盖亭亭。贵州的环境保护立法、司法实践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出台了首部《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设立“贵州生态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载体,绿色产业创新也卓有成效,山地特色农业、山地旅游业花开盎然。十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贵州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

  对生态文明理解的高度、切入生态文明轨迹的角度、执行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度,决定着谁能成为下一段历史的引领者。

  展开贵州的时光卷轴,闭塞和贫穷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里是人类最早的生存繁衍地之一,是资源丰饶之地,也曾是地球上最贫穷的乡土。这里曾经战乱频发,从未有过今天这样持续数十年的和平建设期。看贵州的地名变化——从大定到大方,从平远到织金……“大方”是自信慷慨,“织金”是锦绣姿态——贵州不再是边陲蛮夷、苦寒之地,而是繁华城市群、开放热土。

  又是中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举头望月,千里同心。如果说人世对幸福和美满的向往是一个个同心圆,与生俱来的那份至纯之善便是圆心。儒家以仁为善,仁,是博爱,是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合符大道,便秩序井然、万物生长。贵州正踏着绿色的节拍,歌一曲美轮美奂的天籁。贵州将证明,没有一块热土注定贫穷。(作者 黄浩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黄浩 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