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贵州花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源:多彩贵州网

  “绿色”是贵阳市花溪的城市底色,是花溪后发赶超的战略资源,更是追求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最佳底牌。

  花溪,溪水长流、繁花四季,是贵州省著名风景名胜区,坐享“贵阳市重要水源保护地、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城市通风走廊”的称号。近年来,以“大花园、大溪流”为特色,以创建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为目标,花溪区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做强“生态、文化和旅游”的长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先后赢得了“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旅游创新区”、“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创建单位”等一系列殊荣,迈步走上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

  一切产业以“生态立区”为遵旨

  2015年1月,花溪区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检查验收。2017年7月底,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高效防控等,花溪区顺利通过“慢病”防控示范区复核国检。与此同时,花溪区与经开区“双轮驱动”,依托良好的“大生态”背景,在“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方面深度融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释放出最大的绿色红利。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部署,花溪区正朝着更高的目标着手编制相关规划,力争到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花溪区以“生态立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分不开。2014年以来,按照省、市对花溪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花溪区遵照园区高端化、市区园林化、农村特色化、景区生态化的“一区四化”理念,计划实施项目129个,总投资568亿元,包括区域整治、景观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立面改造、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七大工程”。同时,花溪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花溪区建设总体规划》《花溪区产业发展规划》《花溪区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实施《花溪区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力保护良好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近年来,花溪区把绿色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动力,用绿色发展倒逼产业升级,从而保护花溪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花溪区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规模化随之迅速发展。2014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94.44亿元,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烟草医药及绿色食品等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32.2亿元、64.8亿元、214.3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25.29亿元。工业总量在全市保持第一位。

  花溪区还着力发展机电一体、工程机械、生物制药、3D打印等新型工业门类。先后引进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效益好的大项目。支持引导泰邦生物、星天电缆、北极熊、中意食品等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转型升级。五年内共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26个,总投资21.31亿元,向上争取资金4700万元,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等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燕楼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贵阳国际汽车贸易城、云顶风电场、小孟工业园、泰邦生物科技园、石板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的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过去的五年,花溪区依托自身优良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凭借创建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良好契机,不断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功能,极大地推动了花溪打造旅游“升级版”,成功创建青岩古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河潭、花溪公园等整体改造工程也建设地如火如荼,同时“溪南十景”打造也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花溪区由原来种植单一、附加值低的传统农业逐渐转向成为集种养殖、生态观光、电商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促进了花溪旅游业的发展,让花溪区在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下呈现出别样生机。

  按照低碳示范区的要求,几年来,花溪区初步构建起低碳城市交通系统。通过“低碳环保善行100”、“建设节水型城市,改善城市生态水”、“保护山川河流.建设生态花溪”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环境保护志愿公益活动等,提高群众生态环保素质,全区80%的社区、85%的学校和50%的机关、家庭、医院、企业、村寨、小城镇、工业园区达到生态文明标准,市民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率有所提高。

  一切发展以“大生态”为前提

  近年来,按照“天蓝地绿水清”的总体要求,花溪区着力实施“三大计划”,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等尚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工作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形成发展和保护有机统一的生态现象。

  “十二五”期间,花溪区根据《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治理。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取缔城区及景区经营性燃煤装置;实施公交车“油改气”工程;在城区、敏感水源保护区和青岩风景区严控餐饮油烟排放;淘汰高耗煤电设施设备,引进的花溪云顶风电场工程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加大扬尘整治,严查施工及车辆运输扬尘污染;对51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一源一档”管理;开展辖区内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工作,对燕楼新兴煤矿等7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2016年花溪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QI)优良率达90%以上。

  近五年,花溪新增绿地4.6万平方米。落实天保工程森林管护6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营造林2.2万亩。通过综合防治,改善了植被状况和自然景观,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底,花溪区森林覆盖率达45.8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88%,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5.4、2.65个百分点。

  2012年起,花溪区将花溪水库流域中西部区域、阿哈湖部分区域中因基础岩石出露率高、演变速度快、生态环境脆弱的荒坡、荒土作为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投入2000多万元,大力种植以布郞李、核桃、茶叶、柿子等为主的经果林和防护林13309亩,封山育林32695亩,修建机耕道、修建水池、水渠、排水沟13700多米。

  水源保护、水质提升方面,花溪区加强对花溪河进行清淤的同时,大力实施水网改造与建设,规范限制城区污水的排放,对城区生活垃圾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从源头上杜绝河流污染。另外,“十二五”期间,花溪区大力实施“治水”“治气”“控污”等工程,建设成久安乡、石板镇、麦坪乡三个垃圾中转站并正式投入使用,日均村寨生活污水可达近20000吨,对阿哈水库饮用水源起到积极作用。建成石板污水处理厂和青岩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市中心片区污水管网改造7883米,地表水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达100%

  同时,花溪建成天然气门站,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供气系统基本形成,城区新建建筑气化率达100%。实施农村饮水工程269处,普及人口21.2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为99.1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花溪区还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雷霆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占用林地、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森林火灾、盗伐林木、滥伐林木等犯罪。与各乡镇社区签订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包干,切实调动乡镇、社区以及村委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此外,花溪区还出台《花溪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砂石土资源开发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花溪区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严格控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建立起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氛围。(作者 田花 来源 多彩贵州网)

作者:田花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