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大地最美风景线——铜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观察

来源:多彩贵州网

  魏巍梵净山麓,潺潺太平河畔。

  小桥,流水,人家……薄雾笼罩下的村庄若隐若现,更具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

  初秋,微雨初歇。走进“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感受古村、古巷、古井、古屋、古树散发的厚重气息,农家小院不时飘出地道饭菜香味,路遇的村民脸面挂满微笑……游人三五成群,或忙碌拍摄留影,或参与土家婚嫁仪式,或手持木槌打糍粑等,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古屋老树之间。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走进云舍,带走的是欢悦、留下的是记忆,香喷喷的“旅游饭”被村民越嚼越有滋味,来客多了、荷包鼓了、乡亲笑了。

  而今,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已入列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36户村民开办农家乐,乡亲们推出打糍粑、摆手舞、哭嫁、祭风神等土家风情旅游节目走红,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

  云舍的“华丽转身”只是铜仁市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生动实践。传统古村落是大地上的最美风景线,碧江区六龙山中“诗书传家”的茶园山村、松桃苗族自治县腊尔山的“最美苗寨”大湾村、印江自治县梵净山下“古茶飘香”的团龙村等传统村落,它们星散在梵山乌水间的崇山峻岭,其一砖一瓦,刻满岁月痕迹;一树一木,写满了浓浓乡愁。

  传统村落承载桃源铜仁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传习的沃土,也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中华儿女的乡愁、桃源铜仁的名片。长期以来,铜仁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实施一批保护项目。目前,铜仁市有99个村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18%,位列全省第二。

  从铜仁市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99个村落的登记档案中发现:从村域面积看,最大的村域面积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村域占地面积17.6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獭乡大溪村,村域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从村庄聚落占地规模看,最大的聚落村庄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木子岭村,村庄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最小的村庄是江口县怒溪乡黄岩村,村庄占地面积42亩;从村落人口规模看,户籍人口最多的村落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乡洋溪村,村落户籍人口4080人,人口最少的村落是思南县瓮溪镇马家山寨,户籍人口210人。

  武陵山腹地的铜仁聚居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70.45%,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人文风景相得益彰,“一山两江四文化”独树一帜。据统计,自2005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启动以来,铜仁市申报四批共132项进入国家、省和市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名录8项,省级名录58项,市级名录76项。据了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摸排普查线索5600多条,正式确认普查项目875项。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99%分布广袤的乡村,掌握在乡居农民(传承人)的手中。这是铜仁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文化食粮与智慧结晶,是铜仁农耕文明悠久历史的记忆与生生不息的活化石。铜仁多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这一特殊的地理特征,形成了人文生态景观及其历史、风俗、文化、建筑等各异的自然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至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村落格局和传统建筑形态,大量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其间,正在经受时代发展考验。

  传统古村落是大地上最美风景线,千方百计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铜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观察人士指出,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抓好抓实,有利于保护好铜仁农村自然风貌、建筑风格、民间风俗、民族风倩和特色风物,为原住民留下美好家园,为城里人留下美丽乡愁,为大美中国留下优美记忆。

  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乡村。自2012年开始,铜仁市启动传统村落调查普查工作,并分四批次申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铜仁市有99个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18%,位列全省第二,74个村落均编制完成《传统村落档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传统村落项目需求表》,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22亿元,获得省级专项补助资金资金0.29亿元,启动43个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482个,保护与发展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实施保护发展中,铜仁市坚持统筹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思路,以区、县为项目实施主体,本着“政府主导、村民主体,规划先行、道法自然,保护优先、传承利用,资源整合、统筹推进,重点推动、示范引领”的原则,用3至5年时间,集中力量完成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保护工作,让这道大地上最美风景线产生多重效应。

  其一,要求各村严格要求按照“两表一规划”组织施工,加强指导力度,完善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其二,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文物保护等专项资金,如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对村内联户路实施硬化,增设垃圾收集设施,安装亮化路灯等;通过环保部门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完善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内的给排水设施,环保型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

  其三,鼓励各村发展传统农业、特色产业,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新型村落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增强村民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铜仁市统筹保护和发展,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和修葺,在最大保护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积极鼓励各村发展传统农业、特色产业,探索农业产业转型,重点以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村落假日(民俗体验)、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让这道大地上最美风景线产生多重效应,引领村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加快书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诗篇。(记者 张勇 来源 多彩贵州网)

作者:张勇编辑:刘竹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