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

“锦屏文书”书写绿色传奇

来源:今贵州

  清水江缓缓东流,注入洞庭,汇入长江。这是黔东南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文化河。

  清水江林区人民历来有栽树、护树、敬树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的族群文化心理来源于“锦屏文书”生态理念的润泽。

  居住在河两岸的苗侗各族人民,世代伴林而居,靠山吃山。明清时期,随着木材贸易的繁荣,当地群众将世代口头相传的保护山林的村规民约,变成纸上的经济契约,以此规范山林植造、山林管护、木材买卖、木材水运及纠纷调解等,这些契约统称为“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让山常青、水常绿,对当今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生态保护上树立了一个典范。

  锦屏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以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文献表明,曾为明朝廷提供“皇木”的清水江中下游的苗村侗寨,早在明万历年间就开始了“挖山栽杉”的造林。为了林木的永续利用,民间在拟定契约文书时都明确了采伐与营林管护同时并举的权责关系,充分体现了“砍得越多,种得越多”的营林模式。

  这些林契的权威性非常高,作为一种民间自治工具,它犹如现今法律法规。按当地人的说法,如违约,轻则罚银三五两,重则送官治罪,或罚黄金一二两。这种林业契约文书,促进了林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组合,保证了木材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契约,就是解读黔东南山清水秀密码的“金钥匙”。

  2010年3月,“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

  锦屏县民间至今还保留着10万件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文书。为抢救和保护这些文书,锦屏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了“锦屏文书特藏馆”,开展锦屏文书征集、整理、裱糊、入库数字化、编辑出版图书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工作,目前共征集到文书5万余件,为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着一卷卷“锦屏文书”,如同走进贵州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静静地倾听一座座苍山青岭的生命低语,慢慢地感悟绿色的意蕴。

作者:编辑:秦美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