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 绿色发展

2017-05-15 10:26  来源:贵阳日报

节约用水 绿色发展

——贵阳市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综述

  贵阳,依山傍水。美丽的母亲河南明河穿城而过,贵阳因此而充满灵性。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水量逐渐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判断水资源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把节约保护水资源和推进科学用水摆上重要位置,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斩获多项成果。

  从细微之处入手

  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为了做好节水工作,贵阳市从细微之处入手,使城市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至83.34%,万元GDP取水量下降为8.79立方米,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

  一方面,我市建立区创建办——社区中心——小区物管三级联动体制,齐抓共建,充分调动居民小区节水积极性,做到认识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目前,全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稳定在120升/人/日左右,节水型小区覆盖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我市通过开展节水执法检查,用水诊断服务、集中推广等方式,普及节水器具和产品,多渠道确保贵阳市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同时,严控行业用水,对高耗水行业的计量情况进行摸排整改,加大日常稽查力度,确保全市特种行业计量达标。

  此外,2016年底,贵阳市节水网络管理平台业建成投用,并免费推广至各区市县使用,降低了管理成本,搭建起部门和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加快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通过技术改造

  提高城市综合节水效率

  大力推进科技节水是我市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的一个亮点。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我市提高了城市综合节水效率。

  具体工作中,我市着力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使市场化建设与运营实现较大突破,集中完成7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提标改造,使出厂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

  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推广透水砖、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面等雨水间接利用项目,共完成麦沙大道雨水间接利用、白云区行政中心绿色屋面等50个工程项目,减少了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对3000多处“跑、冒、滴、漏”问题立行立改。

  积极推进综合治理,通过采取健全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污染源及市域河流的监管等措施,提高水污染治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此外,我市大力倡导创新模式,促进工业节水良性发展;引导实施节水技改,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非常规水利用,使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3.34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的50%。

  建立健全节水标准体系

  科学配置水资源

  节水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

  为此,我市建立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坚持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以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推进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绘制《贵阳市2015—2030年城市节约用水规划》专项规划蓝图,科学配置水资源。

  逐步完善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逐年加大用于节水宣传、节水奖励、节水科研、节水技改、节水产品推广、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在复检考核年内,年均节水投入达2000余万元,在改善水生态环境、污水再生利用等重点领域进行节水试点项目建设。

  加强计划用水,通过建立供节水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日常水费与超计划加价水费的捆绑收取,有效利用经济杠杆调控,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用水观念和习惯。

  严格取水审批,逐步关停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促进自备水单位在取水设备、管理水平及水质标准方面得以提高,保障饮水安全;严格节水“三同时”审核,促进中水回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运用价格杠杆,提高用水效率。

  今年,我市将一如既往地持续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台《贵阳市节水奖补办法》,填补我市在节水奖励方面的法律空白,提高各单位(企业)、用水户自觉开展节水工作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汤利

作者: 编辑:秦美虹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