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共鸣

2016-11-17 18:30  来源:贵州日报

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共鸣

——探访红色故地黄平旧州

  翠绿的枝芽上缀满了红彤彤的樱桃,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伴着轻风送来缕缕清香,宽广的田地里穿梭着农民忙碌的身影……繁花似锦的6月,从黄平县城出发,沐浴着一路的清新与苍翠,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古镇旧州出现在眼前。

  远处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雕塑便映入眼帘,这是1995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经过社会广泛募捐而修建的,上面镌刻着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题下的“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这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充满了古韵,高大整齐的道道马头墙,富有历史印记的烽火墙印子屋,古镇的一砖一瓦都内蕴着过往的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旧州,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在旧州住过。这里还见证了红军将领萧克将军与外国传教士勃沙特神父之间的友谊,这段友谊源于旧州天主教堂的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正是这张地图,使中国工农红军顺利转战贵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这张地图的过程中,萧克将军和勃沙特神父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旧州古镇上出现了新的文化碰撞。古建筑万寿宫、仁寿宫、天后宫、朱氏民宅等,因为红军活动,有了另外的称呼,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济贫大会遗址、红六军团临时医院、中华苏维埃临时银行。

  忆古昔、看今朝。穿越岁月长河,红色与绿色在这块土地上和谐共鸣。

  素有“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的旧州,境内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黔东粮仓”和粮油畜禽基地。

  据该镇党委副书记吴涛介绍,旧州目前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粮食上全部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春耕秋收机械化运作。并已逐步发展成蔬菜大镇、水果大镇,养殖业经过多年扶持,也已发展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2010年,旧州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95亿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56.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比上年增长16.1%。

  农业产业生机勃勃,旅游新兴产业也冉冉升起。

  旧州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金盆、银碗、玉带、圣水”的美誉,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氵舞阳景区的著名景点——氵舞阳湖、旧州万亩大坝、田园风光、且兰古城人文景观等。2006年,旧州被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2007年又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手握好牌,旧州摩拳擦掌要在旅游上大干一场。修复原古建筑,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成了当地发展旅游迈出的第一大步。

  据悉,目前旧州已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1000万资金投入到古镇保护与开发上。同时,争取到文物部门每年3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修复,去年,已修复了仁寿宫,今年天后宫也将得到修复。

  “今年开始,旧州古镇的保护开发步伐将加速。”黄平县旅游局局长严明明说,依据黄平县“十二五”规划,该县将深入挖掘旧州“且兰”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农业文化等,将旧州打造成为氵舞阳河旅游经济圈中的旅游集散地,服务功能凸显的旅游城市。

  记者从黄平县招商局了解到,今年1至4月,全县招商引资签约的36个项目中,涉及到旧州的就有8个项目,项目内容包含旧州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公路建设等内容。

  旧州镇党委副书记吴涛向记者表示,今后旧州镇招商引资的中心有两个,一个是旅游资源开发,另一个是农产品开发。

作者: 编辑:李蓓
站长统计